清代监狱黑幕:死囚也要向侩子手行贿
在清朝的深牢重狱中,死囚的生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不仅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要面对狱吏的贪婪与黑幕。在这特殊的监狱“刀俎格局”下,死囚和侩子手之间,竟然存在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交易。
清代监狱中,死囚只要支付足够的赎金,就可以免受折磨。这种交易方式,让人们不禁想起古代的行刑场景。那些专管给犯人上枷锁、打板子的皂隶,在刑部大牢内暗地里向犯人索贿。如果犯人交了钱,他们在用刑时就会手下留情,减轻犯人的创伤。否则,犯人们将面临残酷的皮肉之苦。
方苞了解到,有三个与他同案的人被捕后都曾被主审官刑讯逼供过。其中一人送了吏役三十两银子,结果只是骨头微伤;另一人给了六十两银子,只伤及皮肉;还有一人出手大方,送了一百多两,当晚就能如常人一般行走。打板子在这里是一门大有玄机的技术活。皂隶们用一块豆腐练习打人的技巧,只让板子发出响声,而不打破豆腐。这样的训练使得他们在行刑时能够精准掌握力度,让皮肉之苦达到极致。
在这种“刀俎格局”中,即使是死到临头的死囚也难逃被狱吏敲骨吸髓的命运。刽子手在死刑案报上去后,就会支使禁卒向死囚索要财物。对于被判凌迟处死的死囚,刽子手会告诉他们,给钱就能死个痛快,不给钱就会遭受更残酷的折磨。同样,对于被判处绞刑的死囚,刽子手也会以类似的方式索要财物。
方苞无法理解这种连死囚都不放过的行径。他曾询问一名老胥,为何狱吏要对囚犯进行这样的勒索。老胥的回答很直接:“这是大牢里的规矩!”在这种“刀俎格局”中,“刀俎”不仅要宰割“鱼肉”,而且要使这种宰割游戏“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格局的利益分配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让人震惊,也让人深思。监狱本应是公正与公平的象征,却成了贪婪与黑幕的温床。死囚们为了死得痛快一点,不得不掏出最后的财物来行贿刽子手。这种悲剧不仅令人痛心,也让人对方苞所揭示的“刀俎格局”感到无奈。在这个格局中,“人为鱼肉,刀俎持柄”,即使是法律也束手无策。这种局面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公正的对待?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