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关羽张飞诸葛亮三人分别都是什么爵位?
在古代中国,爵位的封赐是对贵戚功臣的极高荣誉。从《礼记·王制》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存在五种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被详细记载在《周书·武帝纪上》,并在历史长河中持续了超过两千年。
当提及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我们不得不谈到他对于功臣的封赏制度。他确立了规矩,非刘氏者不得称王,而功臣最高只能被封为侯爵。这一现象在汉末三国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那时,文臣武将一般只能被封为侯爵,而侯爵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四个等级。
关羽,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侯爵身份是汉寿亭侯。与张飞被封为西乡侯、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相比,关羽的侯爵等级似乎较低。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为何作为蜀汉的重要人物,关羽的爵位会低于张飞和诸葛亮呢?
实际上,关羽之所以在侯爵上逊色于张飞和诸葛亮,与他去世的时间有关。关羽在公元219年发起襄樊之战时,遭遇后方被袭击,导致他兵败被杀。而在他去世时,蜀汉尚未正式建立,因此他的侯爵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果关羽能够活得更久,他的侯爵很可能会晋升为乡侯甚至县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实质上是曹操所赏赐,但在名义上,这一爵位是由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对于忠于汉室的关羽来说,这一爵位被视为极大的荣誉。与此相比,张飞的西乡侯和诸葛亮的武乡侯则是刘备册封的。
尽管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将蜀汉视为正统,但在实际历史和实力上,蜀汉与曹魏相比仍有所逊色。蜀汉的正统性也无法与东汉王朝相提并论。汉寿亭侯虽然只是亭侯,但在汉末三国时期,其含金量仍然较高。
在关羽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汉寿亭侯的爵位。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这一称号虽然有些名不符实,但整体来说还是肯定了关羽在军事方面的能力。
古代中国的爵位制度是对贵戚功臣的极高荣誉,而关羽的汉寿亭侯虽然在一些方面略低于张飞和诸葛亮的爵位,但在其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含义。这一爵位不仅是曹操对关羽的赏赐,更是关羽对汉室的忠诚和对军事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