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于轮回转生说十分相信
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深受佛教影响。人们多关注他对禅宗的研究和与禅林的交往,却忽略了他对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的深厚底蕴。苏轼的净土思想体现在多方面:他坚信自己的前身是一名僧人,多次施舍财物塑造阿弥陀佛像,并创作了许多颂佛诗文。还为故去的亲人朋友举行水陆道场,希望他们得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根据《苏轼年谱》及相关资料,我们深入探究苏轼生平与西方净土的故事。苏轼对轮回转世说深信不疑,这一信仰在他的诗文、笔记和传说中都有所体现。
在《答陈师仲书》中,苏轼提到自己经常梦到西湖,感觉像是前缘所致。在杭州时,他游寿星院,一进门就感到似曾相识,能详细描述院中的后堂殿和山石处。他在诗中说“前生已到”。这种体验并非戏言,而是他内心的真诚感受。苏轼前身是一名僧人的传说,流传广泛。
元丰七年四月,当苏轼即将抵达筠州时,苏辙与洞山克文禅师、圣寿聪禅师在建山寺迎接他。《冷斋夜话》中记录了苏轼与弟弟苏辙和聪禅师的一个梦境相遇的故事。在梦中,他们共同迎接五祖戒禅师。醒来后,他们对此事感到惊奇并相互讨论。随后,东坡书至,他们追叙所梦之事。苏轼回忆他八九岁时曾梦见自己是僧人,往来于陕右。他的母亲在怀他时也梦到一个僧人托宿。这一切都似乎与五祖戒和尚有所关联。此后,苏轼更加信仰佛教,经常穿着僧衣。
除了梦境,苏轼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事迹。他作偈戏答僧曰:“恶业相缠卌八年,常行八棒十三禅。却着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这表明他对佛教的信仰和修行并非空谈,而是深入的实践。
苏轼不仅深受禅宗影响,更有着坚定的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他的生活、诗文和传说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信仰不仅塑造了苏轼的个人形象,也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