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壮的布列斯特要塞防御战一华里的坚守
布列斯特,位于白俄罗斯与波兰交界的布格河东岸,是连接华沙至莫斯科和立陶宛至西白俄罗斯至西乌克兰的交通要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在一○一七年以别列斯季耶之名出现在欧洲历史文献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布列斯特成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十一世纪开始,基辅罗斯占领此地,后在一三一九年被立陶宛占领并改名为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或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历经变迁,布列斯特在一五六九年归属波兰立陶宛王国,一七九五年并入俄罗斯。二十世纪初,沙俄在此建造了第一流的要塞,为此将原布列斯特城迁移至要塞东三公里处。
布列斯特要塞的修建始于一八三三年。经过不断的扩展和修筑,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筑垒防御工事。该要塞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堡垒位于整个筑垒的中心。中心堡垒的西南是捷列斯波尔要塞,正南方是沃伦要塞,北方则是科布林要塞作为屏障。这些要塞之间通过桥梁连接,四周被河流包围。
沃伦要塞和捷列斯波尔要塞是布列斯特要塞的主要屏障,特别是捷列斯波尔要塞,位于布格河边,包含了许多旧沙俄时代的教堂和修道院。北部的科布林要塞是原来的旧布列斯特城,这里的街道密布,早期石头建造的坚固建筑物得以保留。
中心堡垒是最关键的防御工事,外侧环绕着坚固的兵营,形成一个环型营垒。这个营垒内含大约五百个炮塔,可以为一万两千人提供必要的物资。营垒墙壁上密布火炮发射口和射击孔。中心堡垒还耸立着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古里米设计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该教堂从一八五六年开始修建,历时二十三年完成,是中心堡垒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一个坚固的火力支撑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俄军队在要塞主体围墙四到六公里处构筑了两层堡垒带。然而在一战期间,德军曾迂回而过,使要塞未发挥预期作用。后来,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重新占据了布列斯特并开始重新加固和修复要塞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复工作并不完善。德军在策划进攻苏联时,对布列斯特要塞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和考虑。最终,德军选择了布列斯特作为突破点,成功突破了苏军的防线。
布列斯特要塞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在历史上多次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变迁。它的存在不仅体现了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断奋斗与追求和平的愿景。德军制定了利用配备重型火力的步兵部队围困并消灭要塞守卫的苏军,同时装甲部队从要塞北部迂回前进的战术。事实证明,德国总参谋部的预见极为准确。
德国总参谋部将攻克布列斯特要塞的任务交给第四十五步兵师,该师前身是在奥地利军队中的第四师,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后转为德军。这支部队在一九三九年的波兰战役中表现出色,仅在一场战役中有一百五十八人阵亡,给德国总参谋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一九四○年法国战役中,第四十五师强渡法国恩河,第一个进入巴黎,获得了赫赫战功。到了一九四一年夏天,这个部队被配属给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的第十二军,其首要任务就是迅速占领布列斯特要塞。
为了顺利执行此次任务,德国总参谋部实施了全面的火力支援计划。为第四十五步兵师配备了十二个炮兵分队和九个六膛火箭炮分队,并动用了巨大的550-600毫米大炮,这些大炮能够发射重达数吨的炮弹,专为破坏坚固堡垒而设计。德国空军也将为此次战斗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第十二军旗下的第三十四和第三十一步兵师将从要塞的侧面发起辅助攻击,而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将为第四十五步兵师提供一切必要的战斗支援。
在具体执行攻击时,第一三五步兵团的第一营将渡过布格河,从北部的科布林要塞东围墙进攻,第三营则直接攻击捷列斯波尔要塞,并夺取连接桥梁和中心堡垒的捷列斯波尔门。第一三零步兵团的第一营将进攻沃伦要塞并控制连接桥梁的霍尔姆门,而第三营则迂回到堡垒的东部,负责封锁可能从东部增援的苏军。
在布列斯特要塞内,苏军部署了第四集团军的第二十八步兵军的第四十二步兵师和第六奥尔洛夫红旗师的七个步兵营、一个侦察营和两个炮兵营。而布列斯特城内的第二十八步兵军及其下属的第四十二师和第六师的指挥所则负责指挥战斗。在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二时,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的突击部队在夜幕掩护下潜入布格河西岸的攻击位置。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看到一列满载物资的火车驶过布格河铁路大桥进入布列斯特火车站,这是德国按照与苏联签订的条约向苏联提供的物资列车,也是德军迷惑苏联的一项策略。不久之后,凌晨三时十五分,炮声轰鸣,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集中炮兵和重炮对要塞进行狂轰滥炸。随后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布列斯特市和堡垒。在密集的炮火攻击下,苏军的许多设施被摧毁,堡垒的供水系统也被破坏。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在德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德军步兵成功渡过了布格河并攻入了要塞。德军在进攻中心堡垒时遇到了强烈的抵抗,尽管使用了重型炮弹,但堡垒四周的营垒仍然坚固无比。苏军在炮声觉醒后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并将首批进入中心堡垒的德军击退。尽管如此,德军仍然按照战斗计划将四个堡垒孤立开来。在六月二十二日的全面战斗中,德军对布列斯特要塞的各个堡垒发动了连续猛攻,然而未能完全占领任何一座堡垒。在中心堡垒的北门,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的支援下,两辆坦克曾一度突破至堡垒中心,但被苏军的顽强抵抗所击退。其中一辆坦克被苏军反坦克炮摧毁,另一辆则遭到了苏军士兵的攻击。
苏军在各个堡垒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精神和英勇,尤其在捷列斯波尔和沃伦城堡内的部队。在没有指挥员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组织反击,成功牵制了德军的大部分突击力量在中心城堡附近。这两个城堡的部分辅助人员和伤员在六月二十二日上午成功撤离,但当六月二十二日中午德军完全包围要塞时,仍有大约三四千名官兵坚守在要塞的各个堡垒中。这些官兵被孤立分割,彼此之间无法联系,只能依靠各自堡垒内的军官和政治委员领导独立的抵抗战斗。
六月二十二日晚,德军占领了捷列斯波尔堡垒和沃伦堡垒的大部分地区,并占据了中心堡垒的一部分。在捷列斯波尔堡垒的布列斯特门附近,仍有数百名苏军士兵坚守阵地。与此德军在这一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阵亡了二十一名军官和二百九十名士兵,这一损失远超过他们在波兰战役中的总阵亡人数,凸显了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
对于留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官兵来说,六月二十二日夜晚是一个痛苦而混乱的记忆。尽管中心堡垒的苏军还保留着电台,但他们无法与上级指挥部取得联系,也不知道整个苏联国境线都爆发了大规模战斗。德军的装甲集群已经从要塞北部迅速推进至苏联境内数十公里外的地方。而且整个苏军西方面军的联系混乱不堪,就连莫斯科的苏军总参谋部都无法与西方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更不用说远在国境线的这只小小的部队了。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无法联系的困境,各个堡垒内的苏军官兵还是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团结的力量。他们在各自的混合部队中选举出了指挥员,并组成了三个主要的战斗群体,分别被德军割裂在中心堡垒、科布林堡垒和捷列斯波尔堡垒内。其中中心堡垒的苏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指挥官领导,并发布了作战命令,要求所有官兵坚决捍卫要塞并勇敢战斗。
在北部科布林堡垒的苏军人数最多,大约有千人,装备也相对较好。他们的指挥员是扎夫里洛夫少校以及其他的军官。由于这个堡垒是原布列斯特旧城,这里不仅有士兵,还有很多军官家属。在白天的战斗中,德军主要攻击中心堡垒,对这个北部堡垒则采取了围困的策略。尽管要塞内的苏军面对德军的推进感到束手无策,但他们仍然坚守阵地,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在六月二十二日的夜晚,少尉克拉姆科率领着一小队士兵,在科布林要塞的外围静静埋设了大量。这一行动对于北部要塞和东部壁垒的持久防御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南方向的捷列斯波尔堡垒和南部沃伦堡垒是德军在六月二十二日的主要攻击目标。战斗伊始,这两个堡垒便遭受了德军的猛烈炮火洗礼。德军的进攻行动表现出真正的突然性,不久,这两个堡垒的大部分地区便落入了德军的手中。尽管在捷列斯波尔堡垒的西门——布列斯特门附近的防御工事内,约有三百名苏军官兵幸存,他们的指挥官是坚定的上尉费多尔·梅利尼科夫,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艰苦的守卫任务,阻止德军穿越布列斯特门为堡垒内的部队运送补给。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凌晨,中心堡垒内的团级政委福明指挥下的苏军第六步兵师第八十四步兵团的残余官兵,在中心堡垒的霍尔姆门对德军发起了夜袭。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的第一三五步兵团第三营的一部已经占领了霍尔姆门和捷列斯波尔门之间的前沿工事。德军为了指挥便利,将团指挥所设在了与中心堡垒隔河相对的捷列斯波尔堡垒。德军步兵封锁了中心堡垒内的一部分区域,使得堡垒内的三个苏军聚集区无法相互联络。
在六月二十三日白天,德军经过重新部署,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向布列斯特要塞各个仍在守卫的地域发起了猛攻。他们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北部科布林堡垒和中心堡垒,企图压缩北部科布林要塞的苏军到北门和东部壁垒一带,阻止其与中心堡垒相互呼应。他们计划在中心堡垒内穿插分割,逐一歼灭堡垒内的苏军。整个白天,德军对中心堡垒内的苏军发动了八次进攻,但都被英勇的守卫者击退。苏军第八十四步兵团甚至组织了数次反攻,试图将中心堡垒内的德军赶出,在德军的强大火力压制下,这些反攻均告失败。
团政委福明利用苏军第八十四步兵团的电台,不断尝试与上级联系。在多次联系无果的情况下,他发出了一封明码电报:“这里是布列斯特要塞,我们仍在战斗……我们需要援助!”电台内依然一片寂静,无人回应。
在北部的科布林要塞,苏军第四十二步兵师第四十四步兵团的官兵在扎夫里洛夫的指挥下,顽强地抵御了德军从堡垒西侧发动的一系列攻击。克拉姆科少尉埋设的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炸毁了从布格河对岸驶来的多辆德军坦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苏军家属也加入了战斗,妇女们一边照顾伤员,一边搬运弹药。
德军在二十四日的作战报告中承认,单独使用步兵对这个地区进行突击是不可能的。苏军隐藏在坚固的火力发射点和马蹄型防御工事内,凭借精心组织的和机关枪火力,给靠近的德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德军表示,他们准备通过围困造成饥饿和干渴来迫使苏军投降。
基热瓦托夫中尉和北部的科布林要塞的战斗英雄波塔波夫中尉,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在中心堡垒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从早先占领的捷列斯波尔门和霍尔姆门之间的出发阵地出发,准确地指引炮兵摧毁中心堡垒内的建筑物,然后步兵再逐屋占领。每一座建筑物都成为了激烈的争夺之地,德军的进展因此十分缓慢。德军面对的最顽固防线,就是通向捷列斯波尔要塞的大门——捷列斯波尔门。自六月二十二日起,年轻的苏军第十七红旗布列斯特国境守备总队中尉基热瓦托夫率领队伍,一直坚守于此,苏军第六步兵师第三三三步兵团波塔波夫中尉也在此领导着一小股部队顽强抵抗。他们的坚守使得德军始终无法突破。与此大约三百名苏军在捷列斯波尔堡垒内也在不断地进行反冲击,这两股力量的抵抗使得德军进攻中心堡垒的行动大大受阻。
为了消灭捷列斯波尔门的威胁,德军在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调集了一三五团预备队第二营,试图清除这一地区的苏军。面对缺乏增援和弹药的困境,堡垒守卫者们决定在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凌晨进行突围。借助夜色的掩护,他们向东部沃伦堡垒方向发起突击,只有少数几人成功突围。这些幸存的苏军在二十五日被德军围困在沃伦要塞的南门内,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之后,在城堡内的苏军又坚守了五天,经历了死亡、伤痛、饥饿和弹药的匮乏。直到六月三十日,他们怀着最后的希望,向东北方向发起猛烈突击,试图与中心堡垒的守卫者汇合。在此过程中,他们摧毁了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第一三五团的指挥所。在大桥外侧的德军火力封锁下,许多战士牺牲,突围失败。
就在六月二十四日,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在柏林宣布苏联人的边境抵抗已被全部粉碎。在捷列斯波尔堡垒内,中心堡垒的三部分守卫者仍在顽强抵抗。他们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协调战斗。北部科布林堡垒的战斗异常激烈,为了与科布林堡垒的苏军取得联系并可能支援他们,中心堡垒的苏军在二十六日派出百余人试图穿越大桥进入科布林要塞。面对德军的猛烈火力,大部分士兵牺牲,仅有少数几人被俘。
战争爆发的一周内,堡垒守卫者在军事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带领下,灵活应对德军的进攻。妇女和儿童也参与到战斗中,少年们帮助运送物资,妇女们照顾伤员、装填,甚至直接参加战斗。德军的伤亡惨重使他们认识到对付堡垒内的苏军需要更猛烈的炮火攻击。从六月二十七日开始,德军使用重型臼炮和航空对要塞进行猛烈的炮击。两天的时间里,许多建筑物被摧毁,但中心堡垒和科布林堡垒内的苏军依然坚守。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苏军的坚韧不拔和德军的顽强拼搏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和苏军的顽强抵抗,战争的惨烈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在第四十五步兵师的经历》中记录的布列斯特要塞战斗
在战后的岁月中,鲁道尔夫·盖斯菲佛,这位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的军官,回忆起他的战斗经历,仍旧心潮澎湃。他提到:“我从没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那炮火之猛烈,使大地都在颤动。”这是他对布列斯特要塞战斗的第一印象。
这场战斗开始于六月二十九日,当时持续的炮击突然停止,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安静。在硝烟尚未散去之际,德军通过广播向苏军宣读了通牒。对于坚守科布林要塞的苏军来说,他们面临的战斗残酷无比。在指挥员们决定让妇女和儿童撤出堡垒后,所有的军人决定坚决战斗到底。
这批妇孺的命运如何?被德军枪杀的消息令人痛心。当德军通牒的时间过去后,无论是中心堡垒还是科布林堡垒的守卫者们都选择了宁死不降。德军恢复了炮击,使用了能穿透厚重钢筋混凝土的高爆炮弹,甚至连德国空军也参与了战斗,向重点建筑物投掷重型航弹。
在炮火的洗礼下,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发起了总攻。在中心堡垒和北部科布林要塞的战斗中,德军步兵冒着猛烈的火力逐渐夺取了反抗者的阵地。鲁道尔夫·盖斯菲佛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道:“我们只能冒着猛烈的火力一个接一个地逐渐夺取阵地。”在这场战斗中,许多苏军指挥人员牺牲,中心堡垒完全丧失了指挥系统。到了六月三十日,布列斯特要塞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德军占领。在北部科布林要塞的战斗中,尽管德军成功占领了东部壁垒的大部分,但仍有部分苏军成功转移到堡垒的其他部分坚持战斗。在整个七月,被分割开的小股苏军仍在堡垒的废墟中坚持战斗。根据文字记载的资料显示,这些顽强的战士一直战斗到七月中旬。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苏军的坚守还是德军的进攻,都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这场战斗的历史将被永远铭记。七月十二日,扎夫里洛夫少校率领一小队苏军在西北壁垒的外工事继续战斗。在这里,扎夫里洛夫少校耗尽了所有弹药,四处寻找武器和食物。在东部壁垒的废墟中,他坚守了长达十一天。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他最终被德军抓获,负伤且异常虚弱。后来被送往战俘营,幸运的是,他于战争结束时幸存,并在一九四五年四月被苏军从集中营中解救出来。
在整个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中,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千至两千五百人英勇牺牲,同时也有大批官兵被俘。这场战斗也给予了德军沉重的打击。据资料显示,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期间,三百万德军一线攻击部队共有八千八百八十六人阵亡。仅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就付出了四百六十二人的惨烈牺牲(其中包括八十名军官和军士),另有千余人负伤。这场保卫战成功地迟滞了德军步兵的进攻速度,使得许多苏军部队得以从德军的包围圈中突围撤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塞门约克少尉与战旗的感人故事。在布列斯特要塞内,德军未能夺取一面重要的苏军单位军旗。在最危险的时刻,第三九三高射炮兵营的罗第昂·塞门约克少尉和两个战士将部队军旗藏在了科布林堡垒东部壁垒西边的废墟里。令人敬佩的是,十五年后,塞门约克少尉重返布列斯特,找到了那面旗帜并挖掘出来。如今,这面光荣的旗帜被陈列在布列斯特要塞纪念馆中,供人们瞻仰。
以上就是关于布列斯特要塞防御战的悲壮故事。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请关注我们的频道,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那段不平凡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