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国人不知 慈禧陵墓里一惊天秘密
在河北省遵化,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宝地静卧于此,距北京以东仅125公里。这里地势宽敞,河流如织,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风水宝地。大清王朝的五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等,以及众多的后妃皇子公主们选择此地作为他们的寿宫,展现了这里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
大清王朝为何选择这片远离京城的风水宝地作为寿宫所在地呢?据传,这一切的起源要追溯到顺治皇帝的一次之旅。当他来到这里时,被这片秀美的山水所吸引,感叹这里王气葱郁,当即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寿宫。此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深信生死轮回、灵魂不灭的观念,为了追求另一个世界的极乐生活,他们运用无上的权力,在这片土地上大肆营建豪华陵墓。慈禧太后执掌晚清政局的几十年间,这种风气更是达到了顶峰。
慈禧的棺椁内珍宝无数,堪称世界之最。她死后有两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安排:一是陪葬的宝贝价值连城;二是让光绪皇帝陪葬。说起慈禧陵墓的豪华程度,东太后慈安陵虽然紧挨咸丰帝的定陵而建,但其地位却不如西太后慈禧陵。两座陵墓建筑规模虽然大体相同,但慈安的陵墓所用的白银为260万两,而慈禧仅用了227万两。对于处处高人一等的慈禧来说,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对其自尊心的极大伤害。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突然去世,慈禧从此大权独揽。在她60大寿的第二年(公元1895年),正值甲午战后,国家遭遇罕见的灾荒。慈禧却不顾国家困境和人民的苦难,下令拆毁她的“万年吉地”并重新修建。这个工程持续了十多年,直至慈禧去世才完成。重修后的慈禧陵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祭祀朝拜的地方,主要由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后寝则是安葬慈禧的地宫。
慈禧陵的修建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装修之豪华、建筑之精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月台望柱上的雕刻更是别具一格,上面雕刻着穿云翔凤的图案,神态洋洋自得。这一组组、一对对的“凤引龙”图案,既展现了慈禧的权欲熏心,也见证了她依仗权势为所欲为的事实。整个雕栏共雕琢了240只凤和308条龙,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