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李斯为何要伪造遗诏,背后什么原因?
作为辅佐秦始皇开创千秋伟业的一代明相李斯,却在关键时刻改动了始皇帝的遗诏,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私欲过重。今天,奇闻奇网为大家带来这段历史的背后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秉承法家思想的李斯,与秦国自变法以来的治国策略相得益彰,因此能在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中施展才华,最终成就位极人臣的辉煌。始皇帝指定的继承人扶苏,却以仁政为主要治国理念。面对秦统一天下后爆发的社会矛盾,扶苏深知秦王朝需要在哪方面改进。
显然,李斯与扶苏在治国理念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再加上蒙恬这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拓土开疆的杰出人物,对于扶苏来说亦师亦友。随着扶苏地位的日渐稳固,一朝天子一朝臣,未来将是扶苏和蒙恬的天下。而李斯是个极其自私的人物,他极不想失去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一点,从当年他迫害同门师兄韩非的事件上便可见一斑。
赵高是个精明、诡谲的人,他充分看出了李斯与扶苏之间的矛盾,并等待着机会利用这个矛盾点。终于,在沙丘这个关键的机遇出现了!始皇帝驾崩于此,临终遗诏指定公子扶苏即位,而扶苏远在北地郡。于是赵高瞅准了机会去说服李斯篡改遗诏。对此,《史记》有明确记载,赵高用连哄带骗、带吓唬的手段说服了李斯。而李斯居然真的同意了这一做法,可谓是一世精明、一时糊涂。
试想这位历史上头等重要的始皇帝,为何没有预见到“君王暮年、内忧大于外患”的道理呢?而李斯难道就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吗?更何况是对赵高这种小人。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希望这段历史能警醒世人!
沙丘之变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权力斗争与人性考验,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权力与欲望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微妙平衡。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权力的诱惑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