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年后,数据的比特数量将超地球原子总数
全球数据膨胀:从ZB时代走向无法想象的未来
我们的世界正在迅速数字化。在短短几年里,我们所创建、捕获、复制和消耗的数据量已经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在2018年,全球数据量达到了惊人的33ZB(泽字节),相当于33万亿GB。仅仅两年后,这一数字跃升至59ZB,预计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持续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前所未有的175ZB。
让我们尝试以一个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这些数字:想象一下每一个比特的数据都是一枚价值1英镑的,每枚的厚度约为3毫米。那么,由一摞组成的1ZB的数据,其高度将相当于约25亿公里的叠层,足以让你往返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数十次。而现在,我们每年产生的数据量是这个数字的近60倍,复合增长率的惊人速度达到了约61%。
那么,这些数据都存储在哪里呢?大部分数字信息储存在三大主要场所:首先是全球各地的终端,包括所有物联网设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所有信息存储设备;其次是边缘位置,包括手机发射塔、机构服务器和服务处如大学、办公室、银行和工厂;最后是传统数据服务器和云数据中心,它们是存储大部分数据的核心位置。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全球范围内正在不断建设和扩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目前,全球约有600个拥有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其中,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占地100万平方米)和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附近的The Citadel数据中心(占地67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数据服务器之一。
为了满足数字化生产的持续增长,预计每两年就会建成约100个新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一项的研究调查了这种趋势后发现,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持续下去,若年增长率为50%,那么大约110年后,维持这种数字化生产所需的能源将超过现在的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大约150年后,数据的比特数量将达到一个无法估量的数值,甚至可能超过地球上所有的原子数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正处于数据膨胀的前沿,面对着一个日益增长的数字世界,其和广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数据不仅是数字,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Melvin M. Vopson撰文,张乃欣翻译,据《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