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倒长城之
在我国辽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故事历经千年,广为人知,那就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这个故事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想象。
相传,在六国统一后,为了抵御匈奴入侵,伟大的长城工程启动。那是一个规模浩大、涉及全国的人力物力大征调。刚刚结婚三天的范喜良和孟姜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分离,新郎范喜良被征调去修筑长城。由于饥寒劳累,他不久便离世,尸骨被埋在山海关的长城下。
孟姜女在家翘首期盼丈夫的消息,思念之情如刀割般痛入心扉。于是,她决定孤身前往长城探望。等待她的却是丈夫已死的噩耗。她的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止不住地流淌了三天三夜。孟姜女的痛哭,震撼天地,连坚固的长城都被她的哀怨所感动,出现了崩裂。她找到丈夫的尸骨,抱着他投海而亡。
如今,山海关城东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矗立着孟姜女庙。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忠贞不渝、反抗暴政的孟姜女而建造的。关于这个故事是否确有其事,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主人公并非孟姜女,而是杞梁妻。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一位齐大夫杞梁在战场上战死,他的妻子为他守丧十日,泪水使得城墙崩塌。到了秦始皇时期,由于民间对暴政的不满,这个故事被艺术加工后移植到秦朝,杞梁妻也因此变成了孟姜女。
也有学者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虚构的。因为范喜良所修的长城并非山海关长城。山海关是在秦朝之后修建的,秦始皇时期的秦长城距离山海关很远。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能是后人根据传说或素材虚构的。
不管孟姜女是否哭倒过长城,重要的是以孟姜女为代表的穷苦老百姓的悲惨遭遇肯定是真实的。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最为残酷的一项劳役。从春秋到近代的两千多年里,无数的人力财力被强征用于修补长城,给劳苦大众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通过戏剧、诗词、歌谣、说唱等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深刻地演绎了追求幸福自由和痛恨封建暴政的情感。这个故事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动人的传说,更是对封建暴政的控诉和对普通老百姓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