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手抄报名人名言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政小故事
一、陶母退鱼
晋代的陶侃,是一位名臣,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日,他派人送来一罐腌制好的鱼给母亲。这罐鱼,本是公家之物,他的母亲湛氏收到后并未欣然接受,反而将其原封不动地退回,并写信告知陶侃:“你身为县吏,以公家之物送我,不仅对我无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我对你的担忧。”此事对陶侃产生了深刻的教育影响,使他明白了公私分明的重要性。
二、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的吴隐之,曾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有一池泉水名为“贪泉”,当地传说饮此泉水会让人贪婪成性。吴隐之对此传说深信不疑,并坦然饮之。饮后,他还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真的如诗中所言,坚守廉洁自律,始终如一。
三、一贫如此的张浚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合,被贬至湖南零陵任职。他出行时,仅带了几箱书籍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染,高宗检查其书信和破旧衣物后,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对其深感怜悯。于是,高宗派人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四、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为人称颂。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送他当地的特产如绢帕、蘑菇、线香等,他并未接受。他写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他的清廉自守,赢得了民心。
五、不私一钱的杨继宗
明朝时期,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一名太监曾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让太监随意拿取,但要求必须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而回,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听后笑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自此,那位太监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杨继宗的清廉事迹,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这些廉政小故事传递的都是古代官员清廉自律、拒腐防变的正能量。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清廉是官德的基石,也是为官者的底线。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进入校园,成为廉政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廉洁自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