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曹操真的是要杀他吗?
在古代的中国,食禄象征着俸禄,赠送空盒则意味着无禄,也就是《礼记·曲礼下》中所记载的“士死曰不禄”。历史上有位名叫荀彧的人物,他在面对空盒的寓意时,选择了服药自尽,这就是隐诛。
荀彧,早年以孝廉著称,曾任职守宫令,掌管着笔、墨、纸张等物品。历史的波澜让他历经废少帝、立献帝的事件后,选择弃官回乡。当他的家乡颍川陷入战乱,他避难于冀州,投靠了有着四世三公的家族。他最终离开了袁绍,投诚于曹操,可谓慧眼识明主。
荀彧投奔曹操后,其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贡献无人能敌。他居中持重十数年,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如著名的“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在战术上,他保全了兖州三城,又在官渡巧妙地掣肘袁绍,奇袭荆州。政治上,他举荐了大量人才,如钟繇、戏志才等。
这位功勋卓越的奇才最终落得个“空盒自尽”的下场。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曹操与荀彧的交往中,曹操曾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也”,将荀彧比作汉室忠臣张良。与张良和刘邦间的间接统一不同,荀彧与曹操的理想却是直接对立。曹操赠予荀彧空盒子,这不仅是一种试探,更是一种羞辱。因为在古代,“吃”与“礼”是紧密相连的。
荀彧是个有理想的政治家。面对曹操的试探和羞辱,他选择了以死抗争,来挽回自己的尊严和坚守自己的理想。他的矛盾在于既想做汉室的忠臣,也想做曹操的忠臣,但这两者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他最终选择以死来成全他的忠臣之名。
有人评价荀彧说“后人休把比”,即便曹操没有给荀彧空盒,荀彧同样会选择死亡,因为他是在为自己的理想殉道,最终成为了汉朝的殉道者。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荀彧的长叹而叹惋。这或许是对荀彧的误解,但他的死是对自己理想的坚守和殉道,同时也是对汉朝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