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明知道诸葛亮设计得空城计是假的,那他在害怕什么?
关于神奇的“空城计”:疑心生暗鬼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对传奇故事是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迷奇闻网小编今天带来的这篇文章,将会带领大家一同一个千古传颂的智谋之战——“空城计”。
在纷繁复杂的兵法中,空城计是当中的第三十二计。这一计谋的核心在于以虚示虚,打心理战。通过兵无常势的战术运用,制造疑云,只要对方稍有疑虑,此计便能成功。历史上,诸葛亮的空城计,曾成功地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诸葛亮在西城布置空城计之前,因一次失误导致战略要地街亭的丢失。西城仅五千人马守城,文臣众多,却无大将。若司马懿此时发起进攻,城门必将失守,诸葛亮的性命也难保。
正当众人焦虑不安之时,诸葛亮展现了一代谋士的从容与智慧。他命令手下大开城门,自己则带着两个童子来到城门之上,一副邀请对方畅谈的姿态,静待司马懿的到来。
司马懿率领的军队本已做好攻击准备,但他本人一向疑心重。面对大开的城门和悠然自得的诸葛亮,他驻足观望,长时间沉思后,决定下令撤军。
很多人看完这段故事,都会有一个疑问:手握重兵的司马懿,究竟看出了什么,让他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急撤?
关键就在于诸葛亮身边的两个童子。司马懿看穿了空城计中的玄机,就在于这两个看似不经意的童子。因为在这西城之中,能露出破绽的也只有这两个童子。城门前扫地的人和诸葛亮都是成年人,心思深沉。即使城中没有埋伏,他们也能镇定自若,装出一副淡定的表情来迷惑敌人。而这两个童子作为孩子,对突发情况的表情反应更为真实。如果他们事先知道这是计策,也会在表情上露出细微的破绽。真正的空城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两个童子的表现。他们如果面对敌方大军而不害怕,说明城中有埋伏;反之,他们的表情淡定则暗示对城中情况心中有数。
也有人对这种观点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中,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是否真的需要见面就生死相搏还不一定。毕竟当时的司马懿只是魏军中的一员大将而已。那么各位读者朋友们怎么看这件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一起这段传奇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