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评人人都是班干部
在四川的一所小学,新学期的班干部岗位设置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班长、班委等职位不同,班主任为每个同学都设置了独特的岗位,从“桌长”、“饮水机长”到“走廊廊长”、“窗台台长”,甚至“前门管理员”,共有53个岗位,而班级总人数仅有51人。
这样的设置,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班干部岗位的认知,给人一种既认真又略带些许“离谱”的感觉。对于新生家长来说,开学之际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分班排座选干部”。而在该小学,这样的班干部设置无疑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去锻炼和成长。
不可否认,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锻炼。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担任班干部岗位来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尤其是领导力。传统班干部岗位有限,导致一些孩子无法获得锻炼机会,家长也因此感到焦虑。
班主任的这种创新做法,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尝试。人人都有“官”做,消除了官本位的观念;每个岗位都是实实在在的,让孩子明白担任班干部是为了服务大家,而不是仅仅为了当官。这样的设置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锻炼,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这种举措并非没有问题。岗位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一些家长和孩子对某些岗位不上心,甚至敷衍了事。如果一些家长存在攀比之心和官本位思想,可能会引导孩子仅仅冲着班长、班委等高位岗位而去。
事实上,类似举措并没有广泛推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应问题而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产生一些新问题。现实中,很多学校采取的是轮流制、值班制等做法,适度扩大班干部岗位,同时保持一定的竞争性。类似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做法也在一些学校得到应用,通过学生自荐、同学选举等方式选出临时负责人。
那么,“人人都是班干部”可取吗?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虽然人人都有机会锻炼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并不能保证处处体现公平、时时得到锻炼、人人都能满意。一些创新举措可能存在眼球效应,有可能走向哗众取宠。无论如何,朝着“处处、时时、人人”方向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呵护。毕竟,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