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定公的盟主之位,为什么说是吴王夫差白送的
在晋定公的时代,国内动荡不安,卿大夫家族之间混战连连,多年未曾停歇。晋定公的存在感相当微弱,仅仅依靠晋国的余威,才得以被卿大夫们所尊重。而在诸侯会盟中,卿大夫们从晋国的角度出发,拥立晋定公为霸主。这个霸主的地位,晋定公赢得并不轻松。
当时,中原的诸侯大多处于过渡期,小规模战争不断。大国之间的霸主争夺战不再像过去那样激烈,而是通过会盟的方式来决定霸主的归属。晋国由于长期扶持南方的吴国,难以发动大军北进中原。天下格局胶着,而吴越等国地处边疆,邻近大海,中原的消停给了它们发展的机会。
吴国正值巅峰状态,在伍子胥和孙子的辅佐下,攻入楚国都城,这是春秋时代下半场最大的一次乌龙。吴王的自信心也随之膨胀。一直以来,中原与楚国争霸近百年,却未曾打进过楚国都城。如今,吴国却实现了中原诸侯们的理想。每当中原诸侯召开联席会议时,都会邀请吴国君主参加。
其中,《史记》记载:“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这是晋定公成为霸主的决定性会议。虽然吴国曾受到晋国的支持而逐渐强大,但在夫差时代,吴国独立发展。夫差对此次中原联席会议相当重视,调集全国精兵奔赴黄池。他一方面要向中原诸侯宣示武力,另一方面更希望借此取得中原的霸主地位。
夫差犯下的最大错误是轻视了世仇越国的报仇之心。勾践趁此机会,率领越甲精兵直入吴国都城,破灭吴国。当噩耗传到夫差的军中时,他心知不能让中原诸侯得知吴国的消息。否则,自己的命运将不受掌控,更无法赢得霸主之位。
尽管表面上夫差保持镇定,在大会上炫耀吴国的武力。但晋国不可能允许吴国成为中原霸主。毕竟吴国的成就离不开晋国的栽培。晋国卿大夫们对此非常不满,甚至想在会场上直接攻伐吴国。夫差明白必须懂得进退,于是顺水推舟,拥立晋定公为霸主。
试想,如果勾践没有攻入吴国,吴国大军精锐尚在,夫差是不可能轻易让晋定公坐上霸主之位的。这个霸主的地位背后隐藏着无数复杂而激烈的权力斗争和战争风云。晋定公的霸主地位可以说是侥幸中夹杂着智慧和策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