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楙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曾遭到弟弟们的诽谤
夏侯楰,字子林,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是曹魏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将领。他与魏文帝曹丕有着亲近的友谊,且在魏国历任要职。夏侯楰虽然身为武将,但却不好兵事,反而更偏爱经营家业。他的命运似乎总是与战争紧密相连。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建立魏国,任命夏侯楰为安西将军,持节,并让他都督关中,驻守长安。此时的夏侯楰虽然无心战事,但仍然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他的驻守并未持续太久。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北伐,夏侯楰被调回朝廷,担任尚书。
夏侯楰的生平充满了曲折。他在关中的时候,因为多养伎妾,与妻子清河公主曹氏产生了矛盾。而后,他的弟弟们也因为不遵礼度而受到夏侯楰的斥责。这使得他们诬陷夏侯楰诽谤。曹叡原本想处罚夏侯楰,但在长水校尉段默的劝说下,意识到了这可能是诬陷。段默认为,一定是清河公主与夏侯楰不和睦,才导致他们合谋罗织罪名。而且,考虑到夏侯楰的父亲夏侯惇与曹操的平定天下的功劳,应该三思而后行。曹叡这才意识到这是误会,并下诏追究责任,发现是夏侯楰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所为。
尽管夏侯楰在战争中多次被调离前线,但他仍然能够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他的生活虽然充满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夏侯楰的历史评价是“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尽管他被认为缺乏军事谋略,但他却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他的经营家业的本事也得到了魏国的认可,被称为“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夏侯楰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他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无奈和挣扎。尽管他被认为缺乏军事才能,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应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