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巨石块搬运之谜 湿沙牵引还是捆绑木棒滚动
介绍胡夫金字塔巨石的搬运之谜
胡夫金字塔,作为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其壮丽的身影背后隐藏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搬运故事。这座由230万块巨石构成的金字塔,每一块石头都重得惊人,最轻的也有1.5吨,最大的更是重达160吨。那么,在几千年前,技术相对落后的古埃及人是如何征服这些巨石,将其准确地搬运到金字塔的建造地的呢?
沙漠与半沙漠广布的埃及,对于古埃及人来说,建造金字塔无疑是与沙子的一场较量。他们是如何在沙子上做文章,将巨石顺利搬运的呢?近日,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似乎揭开了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经过对这些古代技术的复制与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潮湿的沙子竟然是搬运巨石的关键。这些沙子中适当的潮湿度可以形成滑橇所需的牵引力。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物理学家们甚至建造了一个实验室版的埃及滑橇。
沙子的硬度与所含水分密切相关,而所需的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通过流变仪的测试,他们发现适量水分潮湿的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这意味着在滑橇前铺设潮湿的沙子可以减小移动滑橇所需的牵引力,从而更容易地移动重物。而这一切都需要对沙子的湿度和铺设的数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不能在滑橇前产生沙子的堆积。
一张来自古埃及的图画也似乎证实了这一技巧。在Djehutihotep墓室发现的一幅壁画中,一位男子正站在滑橇前方,在滑橇移动的路线上浇灌水。
除了利用沙子的特性外,古埃及人还可能掌握了一些减轻石块阻力的技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瑟夫·韦斯特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猜想,即在建筑石块上捆绑木棒。这种技术将直角巨石变成了十二边形结构,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石块的阻力,使得搬运更为轻松。
韦斯特和他的同事们还进行了模型测试,以验证这种结构的实用性。他们使用了一块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测试,发现这种十二边形结构确实可以有效地减少搬运时的阻力。
无论是利用沙子的特性还是采用特殊的石块结构,古埃及人的智慧都让我们惊叹不已。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为我们留下了这座世界闻名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