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不知道的角落人们这么生活海地贫民用泥土做饼干
近日,媒体报道了海地贫困民众的生活现状,他们主要依靠食用泥土烙制的“泥饼干”维持生计,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关注。海地,这个位于海的贫困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多次遭受饥荒的侵袭。
随着饥荒的阴影不断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困境中不得不寻找各种生存之道。海地的泥土烙饼只是众多饥饿人群无奈的选择之一。那么除了泥土之外,世界各地的人们还曾经吃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历史的记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被称为“观音土”的高岭土。虽然听起来神圣不可侵犯,但实际上人们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也曾食用过这种土。它源于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但也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同类粘土中。经过蒸煮后,这种土看似馒头一般,但人体难以消化。那些吃下观音土的人往往骨瘦如柴,最终因无法消化而悲惨离世。
除此之外,树皮和树根也是人们在饥荒时期的重要食物来源。榆树的树皮和树根相对容易获取和下咽。在电影《一九四二》中,就有角色将树皮磨碎后食用的情节。并不是所有的树皮都能食用,人们需要谨慎选择。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树根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食用,需要将土刨开将根茎的末端砍断磨碎才能吃。这种吃法虽然艰苦无比,但也是人们在绝境中的求生之道。
稻糠和麦麸也是饥荒时期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稻糠是稻子的外壳,由于当时的工具不发达,稻米脱壳后还会带有一些碎米。这些碎米和稻壳磨碎后被称为“米油糠”,是难民们难以咽下的食物来源之一。“吃糠咽菜”一词便是由此而来。而麦麸则是小麦的外皮,在大灾之年算是相当不错的东西。麦麸饼里如果能掺上一些白面的话味道甚至是不错的。即使在今天的市场上,仍有卖麦麸饼干的,但那里的麦麸成分或许已经大大减少了吧。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物外,野菜也是人们在饥荒时期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今天的野菜或许是一种时尚,但在大灾之年,野菜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时尚的范围。像芥菜这样的常见野菜早已绝迹,人们只能依靠一些带有副作用的野菜来维持生命。比如灰灰菜,吃多一点就会导致浑身浮肿。然而为了生存,许多人不得不将其作为主食。这些经历都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与饥饿抗争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