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都是怎么过河的 他们都用什么方法过去
《兵法》中有句策略性极强的名言:“半渡而击之”。这句话所蕴含的智慧,在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想象一下,当敌军正在渡河,处于最虚弱的时刻,我们的攻击将会如何致命。敌方军队渡河到一半,首尾不能相顾,援军也被大河阻隔,此时出击,往往能够迅速将敌军歼灭在岸边。如果错过这个时机,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想取胜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宋襄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秉持仁义之师的名号,不忍在敌军渡河之际发起攻击。结果,楚军顺利渡河,列好阵势,大举进攻,宋军因寡不敌众而惨败。而反观那些懂得“半渡而击之”精髓的将领,如龙且,他们能在半渡之际全歼二十万楚军主力,一战定乾坤。
那么,如何快速过河以抓住“半渡而击之”的良机呢?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各种渡河的策略了。如果河水较浅且行军紧急,可以选择截流而渡。这里的截流并非指堵水,而是指直接踏马过河。没有马的步卒则需要撑着或是牵着绳子涉水而过。这种方法的危险性极高,一旦遭遇敌袭,很容易陷入混乱之中,被急流冲走或是溺毙。
如果河水较深,坐船过河无疑是最佳选择。士兵众多,辎重车与马匹所占空间较大,渡船往往无法一次运完。这样一来,一趟趟来回运送士兵和物资更容易被敌方在半渡时发起攻击。搭桥便成了最稳妥的办法。有船的话可以搭浮桥,利用舟船代替桥墩,在上面铺设木板。没有船时则可以搭建吊桥,用粗大绳索固定两岸,制作木筏或利用等临时材料铺在绳索上作为桥面。为了安全起见,吊桥每次不会让全部部队过河,而是先派精锐部队过河警戒保护后续部队。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布阵,依次过河。值得注意的是,搭设浮桥是相对安全且高效的过河方式。历史上著名的浮桥如周文王在渭河上搭设的浮桥以及曹操攻打马超时在渭水上搭设的浮桥都展现了浮桥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这些战争中的浮桥应用充分证明了兵法策略的实用性以及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这些战略战术的应用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走向为赢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真实情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兵法智慧的博大精深和战争的无情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