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休和贾逵之间有何瓜葛?曹叡又是如何解决的?
介绍曹魏二把手背后的故事:曹休与贾逵的恩怨纷争
太和二年,一场战事爆发,让曹魏宗族大将曹休遭遇了东吴的伏击。在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曹魏大臣贾逵挺身而出,率领援兵接应曹休。尽管曹休曾对贾逵恶言相向,但贾逵并未计较,以大局为重,成功救下曹休。曹休并未感激贾逵的救命之恩,反而因救兵来迟而心生怨气,当众羞辱贾逵。这场纷争,让人们看到了曹休的真实面目。
在战场上,曹休被东吴将领周鲂诱骗,导致大军陷入埋伏圈。吴军猛烈进攻,曹休溃不成军,险些丧命。在关键时刻,贾逵率军赶到,与吴军展开激战。最终,由于贾逵的及时救援,曹休得以逃脱。曹休并未感激贾逵的救命之恩,反而因为救兵来迟而心生怨气。他倚仗宗族大将的身份,命令贾逵为他捡拾掉在地上的仪仗,公然羞辱贾逵。
贾逵为人正直,坦荡无私,他严厉地回应了曹休的羞辱。他说:“我担任豫州刺史,不是为了给你捡拾弃仗的。”说完,他毅然带兵离开。这场纷争让众人看到了贾逵的正义和勇气,也揭示了曹休的小人心态。
曹休回去后,上表弹劾贾逵,而贾逵也毫不畏惧,同样上表弹劾曹休。两份奏折摆在皇帝曹叡面前,曹叡心知肚明,曹休的做法显然不妥。为了维护曹魏政权的颜面,曹叡选择了和稀泥的方式,判定双方都有错。
其实,众人皆知曹休有错在先,但曹叡的考虑更为复杂。他要倚靠曹休为曹魏政权撑门面,不能得罪他。尽管曹休的做法让人失望,但曹叡选择了包容。贾逵大概也明白曹叡的心思,于是选择沉默应对,任凭曹休怎么找茬子,他都保持沉默,不争辩,不回应。
这场纷争让人们看到了曹魏政权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虽然曹休身为宗族大将,但他的行为却让人失望。相比之下,贾逵的人格魅力得到了众人的赞誉。石亭之战后,曹休因羞愤不已,背上毒疮发作,不久便去世了。这场纷争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这场纷争揭示了曹魏政权内部的问题和矛盾。虽然曹叡选择了包容和稀泥的方式处理此事,但众人对曹休的行为仍感到失望。相比之下,贾逵的人格魅力和正直坦荡得到了众人的赞誉。这场纷争也成为了曹魏历史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