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面对削藩做了些什么-他是怎么逆天改命的
面对削藩的难题,朱棣如何逆天改命,一步步攀登至权力巅峰?让我们一同揭开这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在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十三年后赴北平守藩。朱棣为人容貌奇伟,以诚待人,英勇善战。他曾率领军队征讨元太尉乃儿不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此备受朱元璋器重,多次委以重任。尽管朱棣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但在皇位传承的问题上,他却并未被考虑为接位人选。
朱允炆作为皇太孙,曾对拥兵自重的诸王感到忧虑。他即位后,便与黄子澄密议削藩之事,主张首先削平燕国。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使得削藩行动变得棘手。朱棣见骨肉手足纷纷遭难,不禁感到惶恐,便佯狂称病以躲避厄运。
建文元年,有人揭发燕王有不轨行为,朱允炆派人拘杀了燕王手下的军官。朱棣心中忧惧,觉得再不反抗,自己将陷入绝境。他故意装作病重垂危,乞求朱允炆放回儿子,以麻痹对方。朱棣待儿子们安全回到北平后,立即与僧道衍密谋,采取行动。
朱棣命人偷偷带进燕王府,埋伏在端礼门,然后骗进谢费、张昺,伏兵齐出,杀死了他们。接着,他又夺回了王府的九门。这一年七月,朱棣正式宣布发兵讨逆。
为了给自己的军事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朱棣采取了拉大旗作虎皮的计谋。他指责黄子澄、齐泰人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并援引明太祖朱元璋的祖训,声称朝无正臣、内有好恶,亲王需训兵待命。他并不等待所谓的“密诏”,一送出奏书就挥兵南下。为了免去反叛之嫌,他还模仿汉初七国兴兵的叫法,称其军队为“靖难”之军。
朱允炆先后派遣军队北伐燕王,均被打败。慌乱之中,他只能以丢卒保车之计抛出黄子澄、齐泰二人,希望换取燕王退兵。然而朱棣并不为所动,他的最终目的是推翻皇帝朱允炆,自己登基称帝。经过三年的征战,燕军终于占领了京师南京,明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燕王朱棣即位后,以其隐忍果断的性格和卓越的统治才能,使明王朝逐渐兴盛起来。他的统治时期,皇权逐渐走向顶峰。可以说朱棣之所以能逆天改命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深谙谋略之道且行事果断也正因为如此他所开创的明朝盛世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