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高被赦免之后为什么还要选择自绝而亡?
历经一系列激烈的争斗,刘邦终于夺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在这一过程中,刘邦迫于时势,不得不封了八个异姓王。这些异姓王是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合作者,他们的封王只是承认了他们的既得地位。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对刘邦的权威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击败项羽后,刘邦开始逐步着手铲除这些异姓王。其中,赵王张敖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最初,赵王是张耳,他在项羽得天下时被封为常山王。后来,在楚汉争霸时,张耳投靠了刘邦,被封为赵王,并与刘邦结为姻亲。张耳去世后,他的儿子张敖继承了赵王的爵位。
赵王的更替为刘邦铲除异姓王创造了有利条件。《史记》记载,女婿张敖对刘邦非常恭敬,但这并不能打动刘邦废除赵王的决心。刘邦对张敖的傲慢无礼,激怒了赵国的国相贯高和赵午等。贯高和张敖是旧友,他们生平以气节为重,对刘邦的无礼感到愤慨,甚至谋划刺杀刘邦。
尽管张敖坚定地拒绝了贯高的计划,但贯高仍然私下进行策划。从这一点来看,贯高的动机显然不是为了张敖,而是为了赵国的利益。贯高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贯高并没有告知张敖,甚至在计划失败后也没有告知。这样的做法真的是为了张敖好吗?最终,贯高的行为被人告发,他和张敖被带到京城。贯高的刺杀行为让刘邦找到了废除张敖王位的借口。
在狱中,贯高遭受了酷刑,但他并没有诬告张敖谋反。这样的硬汉形象让人肃然起敬。刘邦知道贯高的价值,他在酷刑之下没有诬告张敖,也让刘邦对他高看一眼。最终,在吕后等人的哀求下,张敖被贬为宣平侯。
如果贯高在狱中扛不住压力,诬告了张敖,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但他揽下所有罪过,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下。精通人心的刘邦知道这一点,主动赦免了贯高。贯高的考虑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其他人是否会被清算。他的死让所有人得到了解脱。
即使没有了贯高的谋逆行为,张敖能否保住王位也值得深思。贯高的忠诚和牺牲为所有人创造了一条道路。他的事迹不仅名闻天下,更是燕赵之地的豪杰典范。《史记》记载,因为贯高的行为,张王的宾客们得到了重用和提拔。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