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怎么抓毛笔?专家称其或玩二指禅
历代执笔之秘:从古人智慧中领悟正确拿笔之道
每一支笔,都是历代书法家与画家的灵魂寄托。如何正确拿笔,是每一个初涉书画领域的人必须学习的课题。历史上最会用笔的人,他们的笔触为何如此神奇?近日,南京博物院的一项重点项目“中国历代执笔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神秘的面纱。
专家们在数百幅古画中,深入研究了国人执笔的变迁,发现其中的奥妙。东晋的书法家们,可能玩的都是“二指禅”。拿毛笔的方式,如同我们日常的攥拳动作,以手指接触笔杆的数量来分,有“二指”、“三指”、“四指”、“五指”等多种方式。
在庄天明看来,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国人拿笔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汉隶的书写中,一种被称为“握管法”的执笔方式颇为流行。这种方式的粗线条设计,让笔头朝下,整个手掌握住笔杆,仿佛我们在攥着拳头。这一方法在当时非常普及,甚至在画像石上都能找到直接的证据。
庄天明还发现,从晋唐至五代,二指单钩式的执笔方法开始流行。虽然双钩执笔法逐渐兴起,但单钩法仍是主流。到了清代,才出现四指执笔。那么,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是如何执笔的呢?比如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他的执笔方法就是二指单钩法。这种简单灵活的执笔方法,被许多现代书法家所推崇。
那么,我们今天用的五指执笔有什么问题呢?其实这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执笔方式,其历史仅50多年。庄天明认为,五指执笔法的缺点在于复杂而繁难,死板而不方便。对于孩子们学习书法,应该选择一种既有效又相对简单的执笔法。三指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确拿笔是书画艺术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式,才能更好地掌握笔触,将情感注入每一支笔中。历史上的各种执笔方式,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理解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书画艺术,感受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