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主对王朝的影响非常大 清朝后期为何还出现幼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幼主如何影响王朝命运的深度剖析,快来跟我一起探究吧!
王朝中的幼主,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年幼的君主容易成为他人欺负的对象,这些欺负者可能是文臣武将,甚至是那些权势滔天的人物。王朝的兴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君主是否年幼。以清朝为例,早期就有顺治和康熙两位幼主继位。多尔衮曾有机会夺权,但他最终因种种原因放弃,不幸英年早逝,未来究竟如何,仍是个未知数。康熙小小年纪便登基,虽有鳌拜等权势滔天的大臣,但他最终成功亲政,创造了辉煌的61年。
在清朝后期,幼主继位的情况频繁上演,且不止一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同治皇帝年仅六岁登基,只因其父咸丰皇帝英年早逝。如果咸丰能再坚持几年,同治的年纪或许能稍大一些。但更多时候,幼主的命运并非个人意志所能决定。
咸丰去世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顾命大臣,掌握大权。此后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慈禧一直是权力的核心。同治皇帝长期受到慈禧的压力,去世时年仅十九岁,且没有留下子嗣。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只能从近亲中选择一位幼主。她选择了自己的亲戚的孩子,并将光绪过继给咸丰帝。就这样,光绪四岁时登基为帝,慈禧再次垂帘听政。
光绪皇帝是慈禧一手扶持起来的皇帝,因此对慈禧既恨又怕,不敢有所作为。成年后为了夺回权力与慈禧撕破脸,最终引发戊戌政变后被软禁至去世。之后,慈禧如法炮制,选择了载沣的儿子溥仪作为统治者。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在国家的危急时刻,选择幼主作为统治者无疑对国家有害无益。慈禧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力。如果选择成年统治者,对慈禧的统治将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她更倾向于选择年幼的君主,这样更能保证她的权力稳固。这种决策无疑加剧了王朝的内部矛盾与动荡,对国家的未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