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唯一未被盗的陵墓是如何逃过三次大劫难的
乾陵,是女皇武则天和其夫君的合葬陵墓,是我国众多皇陵中的一处独特存在。它不仅因为其历史地位而引人瞩目,更因其是唯一一座历经千年而未遭盗掘的皇陵而充满神秘色彩。
为何乾陵能够独善其身?难道其中并无珍宝?事实恰恰相反,文物工作者的探测显示,乾陵中至少埋藏了500吨的宝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乾陵历经了1300多年的岁月洗礼,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险挑战。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陵至少被盗掘过17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三次大规模盗掘行动,但都未能得手。
第一次发生在唐朝末年。那时的盗墓者是农民造反领袖黄巢。黄巢接到情报,得知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大量碎石,误以为这就是乾陵的入口。于是,他调集40万士兵,奔赴梁山开始挖掘。尽管他们铲平了半座梁山,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却未能找到乾陵的入口。正当黄巢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时,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使得黄巢的盗掘行动被迫终止。其实,黄巢并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他挖错方向了。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那时的盗墓者是耀州节度使温韬。温韬似乎生来与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八字不合,在挖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17座唐皇陵。当他来到乾陵时,尽管他出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却屡次遭遇风雨大作,天气突变。温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放弃了继续挖掘的念头。
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民国时期。主谋是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在梁山之上以军事演习为掩护,用黑色炸开墓道。正当他们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化为龙卷风,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名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刻吐血身亡。其他人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离现场。就这样,乾陵逃过一劫。
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乾陵,仍然屹立不倒,守护着其中的秘密。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