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挖开一古墓,发现日本的历史渊源竟是...
尽管日本与我们大陆相隔东海,但其历史发展轨迹却与我们大相径庭。我们从远古的刀耕火种一路走来,历经千年的文化沉淀,才铸就了今天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而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相对原始的状态,被称为弥生时代,即陶器时代。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国文明的传入,才逐渐走向改变。
据我国史书《汉书》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这是关于日本的早期记载。而事实上,这些倭人是生活在日本九州岛上的人民。《XX书》中也有提到,公元57年,即光武帝中元二年,中日两国正式开始了往来。这一记载被一枚金印所证实。这枚金印在日本九州出土,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证明中日建交早在一千九百年以前。真正推动日本跨时代变化的,还是密切往来的遣唐使。
在此之前,日本并没有固定的国名。我们对它有着诸如倭、扶桑、东夷、海东、东瀛等称呼。到了唐朝时期,中国统治者正式赐予它名字——“日本”。据张守节的《正义》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这一历史变迁因为陕西一座古墓的发掘而得到了实物的证实。
这座古墓位于陕西西安,这座古墓的发掘在当时并不罕见。随着一块墓志铭的出土,整个日本为之震惊。这个墓志铭属于一个遣唐使——井真成。他在来到中国的第二年不幸去世。唐玄宗对此深表哀悼,赠予他“尚衣奉御”官职,允许他以五品官员的礼仪规格举行葬礼。这个官职通常只有皇室亲戚或者大臣之子等有关系的人才能担任。唐玄宗的这一举动充分表明了日本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高。
这块墓志铭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它是最早证明日本国名的物证。当这一发现被公布后,整个日本为之沸腾。甚至在1992年,日本的明仁天皇夫妇亲自来到西安,在65万字的碑林墓刻中寻找自己年号出处的故事。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中日两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