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美食节吃青团的食俗有两千
春光明媚,清明时节如约而至,踏青赏花之际,也是品尝时令美食的绝佳时刻。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向我们细述了清明时节的食俗文化,带我们领略古人的美食智慧。
自古以来,清明时节便是踏青野餐的好时光。古人为了适应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创造了许多美味食品。麦草捣汁与糯米结合,诞生了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制成了美味的糕品。清明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人们用四碟六碗的佳肴清酒祭奠祖先,祭后家人与亲友共享美食,称之为“吃清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女子在这个节日里能出门踏青,赏花、放风筝,野餐欢聚。对她们而言,清明节不仅是祭祖的时刻,更是赏玩春色、享受自由的好时光。
谈及南京的清明的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青团。用麦浆草捣烂压汁,与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制成的青团是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的瑰宝。艾草也是常见的清明食材,与糯米、花生或芝麻结合,制成艾草糍粑,美味可口。
南京的清明时节还有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河蚌豆腐汤。选用红壳、大小适中的河蚌,用热水洗净、敲松硬边,与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等熬成浓汤,汤美肉鲜。尽管河蚌性寒,不能多食,但其美味仍令人难以忘怀。炒螺蛳也是一道地道的南京风味河鲜菜品,味道鲜辣过瘾。
随着清明时节的到来,各种鲜嫩的野菜也登上了南京人的餐桌。清炒芦蒿、芦蒿炒香干,加上尖辣椒的点缀,成为南京人心尖上的一道菜。马兰头、枸杞头等野菜也在这个季节备受青睐。每年清明时节,南京的市民们自发组成“民间野菜团”,展开野菜大搜索,边踏青边挖野菜,追寻儿时的回忆。南京的春发“八野”之说更是将这一特色推向高潮。
清明时节不仅是一个祭祖的节日,更是一个品尝美食、享受春光的时刻。在品尝美食的也不忘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