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暖洋洋》:久违的贺岁剧再现合家欢
久违的贺岁剧再现荧屏,合家欢氛围引领节日气氛
随着年关的临近,影视制作者纷纷抢占市场,推出了各种影视作品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这其中,贺岁剧集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首部贺岁轻喜剧,《假日暖洋洋》自播出以来,便多次登上热搜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部贺岁剧的出现,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合家欢氛围。过年故事的类型设定、合家欢的喜剧风格、温暖治愈的解压疗效,都让《假日暖洋洋》开创了剧集领域的贺岁风,唤醒了大众对贺岁剧的集体文化记忆。
回顾贺岁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贺岁剧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以《张灯结彩》《家和万事兴》等为代表的系列短剧一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岁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今,《假日暖洋洋》的推出,能否重新点燃人们对节日的向往与期待呢?
消失的贺岁剧如今重现荧屏,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市场空缺,更是为了讲述具有春节特色的故事。在这部剧中,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新鲜刺激的游乐设施、热闹非凡的庆祝巡游、篝火相伴的摇滚聚会等场景画面,让观众感受到“边追剧边感受海岛度假”的热闹气氛。为了更加突出“合家欢”的特质,剧集中还注入了一定成分的歌舞元素,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也能感受到歌舞带来的愉悦。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合家欢的戏剧情节,《假日暖洋洋》的出现为今年春节增添了一抹愉快的色彩。它以喜笑颜开的方式化解过去一年的种种烦恼和矛盾,给不少受疫情影响的生活增加了新的活力。这部作品具有“治愈力”,能够唤起观众特别是就地过年观众对欢庆节日的期待。
合家欢作品虽然适合节日氛围,但内容模式创新仍是贺岁剧的方向。在受众人群细分、题材类型垂直的当下,观众的品位似乎“众口难调”。贺岁剧需要不断创新,新的内容模式和叙事方式,以吸引更多观众。
电影创作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贺岁剧提供借鉴。《唐人街探案》糅合动作喜剧和推理悬疑,让人们欢乐中思考解密;《流浪地球》融合科幻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这些贺岁电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贺岁影视作品需要喜剧元素,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叙事创新。
《假日暖洋洋》采用多线平行的人物故事推进剧情,其中包含三代同堂的传统中国家庭,各家的故事、个人的心事多重交织、徐徐展开。生活中的烦恼和矛盾不可避免,但更值得记录的是团聚带来的欣喜和欢愉。制片人张书维介绍,该片以团圆叙事基调将四个独立故事并联,实现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温暖解读。
《假日暖洋洋》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贺岁剧的复苏希望。它不仅让观众在欢乐中度过节日,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家的温暖、一种团聚的喜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贺岁剧作品出现,让我们在节日中感受到更多的温馨和欢乐。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何天平的观点中,家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成为了关注焦点,现实生活的困惑被作为切入口,为观众提供解决难题的路径。而合家欢剧集正是以温暖治愈为主题,放大这些元素,抓住观众的心。
荧屏上的年味儿能否持续,关键在于作品是否能贴近现实并引发共鸣。贺岁剧虽然以欢乐为主,但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华强调,作品应真实反映人性的喜怒哀乐,让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实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鸣并展现“合家欢”的社会属性?《假日暖洋洋》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该剧贴近当下社会语境和真实生活,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从社会现实的婆媳矛盾、妯娌争锋,到年轻人创业失败、女性职场困境、父母催生、医患矛盾、亲子关系紧张等话题,剧中均有涉及。
剧中人物代表了不同世代,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的疏离与修复、家庭矛盾的激化与和解,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温暖与靠近,都让观众透过剧情审视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物都面临人生的关键节点,引发观众深入思考。
贺岁剧以年为单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观众提供人生的启发。黄华建议,贺岁剧集应摒弃“套路式”的矛盾冲突,着重展现家人、朋友、伴侣之间的沟通和解,凸显爱与合家欢的氛围。
期待未来的贺岁剧在创新内容、升级表达、完善制作方面不断进化,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盛宴。在迎接春节之际,让观众在影视作品中感受美好生活,品味合家欢的温馨氛围。让荧屏上的年味儿成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温暖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