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病重的时候,宦官黄俨选择投靠朱高燧杀害朱高炽
在永乐二十一年的五月,燕王朱棣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接连数日的卧床不起,让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在这关键时刻,隐忍多年的赵王朱高燧察觉到夺位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他联合了宦官黄俨、指挥孟贤等一批亲信,准备行动。
黄俨,早已是赵王朱高燧的忠实党羽。早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就已经在密谋替赵王夺嫡。当时,朱高炽在北平驻守,黄俨却不断煽风点火,散布关于朱高炽的坏话。
建文帝也试图实施反间计,通过一封充满挑拨意味的信件试图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关系。黄俨得到消息后抢先向朱棣告密,幸运的是,朱高炽的警惕心很强,将信件原封不动地送往朱棣处,这才使得朱棣没有起疑心。
黄俨并没有停止他的阴谋。他趁朱棣病重、卧床不起的机会,在朱棣的病床边大肆散布关于朱高炽的坏话,同时又跑到外廷去制造谣言,声称朱棣有意传位给赵王。
赵王朱高燧本人更是行动频频,他勾结兴州后屯卫军高以正,伪造诏书,意图让太监杨庆在朱棣的药中下毒。随后发布伪诏,意图废掉皇太子朱高炽,自立为帝。
黄俨的杀帝废太子的阴谋最终落空。这个秘密的泄露竟然是因为赵王府内的总旗王瑜。王瑜不仅是赵王府内部人士,还是黄俨一个叫作高正的党羽的舅舅。高正将一切秘密告诉了王瑜,王瑜在震惊之余选择了告密。由此宦官黄俨、指挥孟贤等人都被依法逮捕。
朱棣在皇城右顺门亲审赵王朱高燧,场面紧张到让人窒息。但幸运的是,皇太子朱高炽为其百般求情,才最终饶过朱高燧一命。而孟贤等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全部处死。黄俨的野心和阴谋最终化为泡影,他的背叛和贪婪让自己和同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场权力斗争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权力游戏背后是无尽的争斗和牺牲,而真正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保持警惕、冷静应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