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耿耿的李斯,为什么在晚年与赵高矫诏杀长公子扶苏-
李斯背叛之谜:矫诏背后的权力野心与晚年抉择
提及李斯,这位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的首位丞相,便令人想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曾亲手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见证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出身寒门的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走向秦国的权力巅峰。
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在秦国朝堂上,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独到的政治见解,成为秦相的舍人。他向秦王嬴政献上谏言,建议扫灭各国诸侯,成就帝国大业。嬴政统一六国后,任命李斯为丞相,这是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李斯在任丞相期间,积极推动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制定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实现“车同轨、书同文”,为秦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早期的李斯,面对问题和权贵时,都能坚持用法律维护大秦帝国的统治,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斯的内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秦始皇的身体日渐衰弱,继承人选的问题成为朝廷的焦点。尽管小儿子最受喜爱,但嬴政深知其昏庸无能,难以担当重任。而长子扶苏为人刚毅武勇,更符合明君的标准。嬴政选择了传位于扶苏,并命令蒙恬负责咸阳的一切军事。
赵高找到李斯,提出改诏立胡亥为嗣的提议。面对这一提议,李斯最初是拒绝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他担心扶苏登基后,自己的权利会被分散。野心的滋生使他最终向赵高妥协,参与了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的行动。
与虎谋皮、与狼为伍的李斯最终并未得到好下场。他死在了昔日盟友宦官赵高的手里,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回顾李斯的一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充满野心的权力追求者。他在晚年做出的选择,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利益,但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一事件也让我们深刻思考权力与野心的关系,以及忠诚与背叛的抉择。
李斯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权力的诱惑、野心的滋生、忠诚与背叛的抉择等。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选择和诱惑。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选择?如何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