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在乾隆登基时为何急着找密旨?有何目的?
雍正帝驾崩:一道密旨背后的权力博弈与荣耀的代价
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传位于第四子。而在继位之际,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大臣张廷玉突然揭示了一道密旨,该密旨是在雍正帝病重时所立,其中不仅指定了继位人,更明确了辅政大臣的人选,其中包括庄亲禄、果亲王允礼、张廷玉以及鄂尔泰。这道密旨与“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密旨有着相似的背景,更为详细且具有指导性。张廷玉揭示这道密旨的动机并非单纯为新君排忧解难,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希望通过这道密旨强调自己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毕竟,知晓皇帝密旨的人必定是皇帝的亲信。张廷玉作为雍正的重臣,无疑拥有这一重要身份。他不仅是雍正参与夺嫡之争时的得力助手之一,还是军机处制度的筹划者之一。在雍正皇帝巡视时,张廷玉更是留在京城处理政务的关键人物。当雍正皇帝去世时,张廷玉希望通过这道密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之所以如此强调这道密旨的重要性还在于密旨的内容——其中明确指出张廷玉和鄂尔泰将配享太庙的荣耀。在中国古代,太庙是皇帝的宗庙,因此配享太庙被视为对臣子的最高荣誉。正因如此,张廷玉一直强调这道密旨的重要性。然而历史记载显示张廷玉最终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然而他的晚年却因为追求这份所谓的死后荣耀而差点晚节不保就像他在雍正皇帝死后强调那份密旨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守护自己的荣耀这种行为有点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某些“功利性展示”。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使他在晚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即将退休之际他依然念念不忘配享宗庙一事这使他陷入了与乾隆皇帝的权力博弈之中最终落得晚年凄惨的下场回顾张廷玉的晚年我们可以发现他被巨大的荣耀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君臣之间的忠诚关系而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在乾隆十五年之后的一次请辞事件中他选择了在乾隆皇帝为早逝的皇长子悲伤的时候提出这无疑触怒了皇帝尽管最终乾隆皇帝还是遵循遗诏命其配享宗庙但张廷玉的晚年境遇确实令人深思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做出冲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