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敢发动政变?背后有何靠山?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波澜壮阔的时刻被载入史册,其中,高平陵之变便是三国时期最为震撼的事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其中的细节与深意。
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误以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爽如同草包般轻易投降。历史真相并非如此。曹爽并非草包,司马懿也并非孤军奋战。在司马懿身边,有一批如蒋济、高柔、王观等曹魏的资深重臣。他们共同构成了政变的核心力量。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帝曹芳至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这次政变不仅仅是司马懿家族的努力,更是一群资深重臣共同策划和执行的成果。当时,司马懿以郭名义下令关闭城门,派兵占据武库,自己则与太尉蒋济共乘一车,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这场政变的成功,离不开蒋济、高柔、王观等资深重臣的支持。他们与司马懿一样,都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帝王。为何这些资深重臣会选择支持司马懿呢?答案在于曹爽的行为。
曹爽在掌握权力后,得罪了这批资深重臣。蒋济曾被曹爽明升暗降,失去实权;高柔和王观的经历也大致相同,他们在曹爽专权时期受到排挤和边缘化。这些资深重臣在曹魏任职多年,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他们的支持和反对对于政变的成败至关重要。
蒋济、高柔、王观等人之所以愿意和司马懿一起打击曹爽,不仅是因为他们个人恩怨,更是因为他们对曹爽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失望。曹爽为了掌控权力,不惜损害这些资深重臣的利益,将他们边缘化。这种做法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和不满,促使他们站在司马懿一边。
高平陵之变不仅是司马懿的谋略和勇气,也是一批资深重臣的支持和力量的体现。这场政变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单位里不要看不起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更不要得罪他们。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能量!
高平陵之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纠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