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前718年长葛之战是怎么发生的
长葛之战:周天子与郑庄公的中原对决
在公元前718年的那个春天,中原大地迎来了一场震惊四方的战争——长葛之战。这场战争不仅是春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更是周王朝权威与诸侯实力之间的一次激烈碰撞。
当时,周桓王率领的周天子大军完成了战车编队,从洛阳出发,向新郑市南的长葛地区进军。他们的目标,是那些威胁中原大地安全格局的郑庄公。而郑庄公也不甘示弱,倾巢出动,以攻代防,与新到的周天子联军对峙。
在这场战争中,周军的作战指挥人员有着严密的布阵。周桓王统帅中军,居于中央;虢公林父(卿士)指挥右军,附属有蔡、卫勤王部队;周公黑肩(卿士)则指挥左军,辅以陈国勤王军。兵车数量约达400辆,显得威武雄壮。
而郑国的作战序列也同样严谨。郑庄公寤生作为统帅,有着清晰的战略部署。他的左军由祭足(正卿)统领,中军则由原繁(大夫)掌管,公子元、高渠弥和祝聃等大夫也各司其职。郑军的兵车约有300辆,虽较周军少,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在长葛之战中,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较量。郑庄公采用了独特的战术,规避了周天子的左、中、右三军称号,将自己的部队分为“左踞、右踞、中踞”,进行了三次较量。在第一场胜利后,郑军乘胜追击,展开了第二回合的接战。
在这场战斗中,周军的右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虢公林父力战稳住阵脚,成功抵御了郑军的进攻。在郑庄公挥动三军全线猛烈出击下,周桓王的中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郑国的祝聃更是从远处持箭瞄准周桓王,一箭射中其右肩。天子中箭,军的旌旗波动,只得边打边退。
长葛之战的结果,不仅宣布了周桓王“外干中间也干”的事实,更是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权威。从此,周天子在诸侯之间的地位一落千丈,春秋时代的纷争也随之拉开了序幕。这场战争,无疑成为了中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