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弑兄是被迫?
唐太宗,作为帝国的第二把手,面临着双重任务:获取皇位,掌握无上的权力;同时扩大疆土,成为天下的主宰。对于内部和外部的权势争夺,他采用铁血手段,同时又不失仁慈之心。
在皇位争夺激烈、残酷的历代王朝中,唐太宗李世民面临着来自其兄李建成的强大竞争压力。唐高祖李渊是一个保守的人,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但李世民不走寻常路,他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业绩和威望来赢得皇权。
李世民是个富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地位无法撼动,因此另辟蹊径,刻苦学习,修身养性,广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势力。他牢牢掌握军权,善待将领和士兵,深受百姓爱戴。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的六次大规模征讨中,李世民发挥了巨大作用,四次亲临战场取得胜利,更是赢得了民心。在决定性的战役中,李世民的智勇之举为唐朝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威望和势力达到了顶峰。他的归来,受到了军民及皇帝的隆重欢迎。
这一切让李建成感到了威胁。李建成也不甘示弱,他注重把持朝政,与权臣建立良好关系。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影响力,他建议父亲让四弟李元吉出征突厥,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夺取李世民的军权。
李世民对朝廷内的变化了如指掌。他在李建成周围安排了,对李建成的动态了如指掌。他决定先发制人,但他深知处理皇太子需要极其谨慎。当众将士提出囚禁李建成的意见时,李世民反对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迫使李建成进宫,然后在途中进行截杀。他决定亲自负责这个任务,并带上他最信任的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晚,在玄武门前,事情依计进行。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尉迟恭也立即射死了李元吉。唐高祖李渊得知此事后虽然震怒,但无奈之下只得接受现实,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将皇位传给次子李世民。这一决定标志着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