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非常重要,为何刘备却不带诸葛亮呢?
在公元211年,刘备决定入川,这一行动得到了张松的内应支持。他并不想完全按照别人的建议行事。他明白,以援助的名义入川,必须行事谨慎,不能让刘璋感到疑虑。他并未带领所有精英,如关羽、张飞等大将,以及诸葛亮这样的智囊人物。入川之路,虽非坦途,甚至可能遭遇硬仗。
刘备的决策并非轻松之举。他面临的现实是,荆州是他的命脉,无法轻易离手。为了确保荆州的安危,他必须信赖他人来守卫。曹操和东吴孙权都是他的强敌,因此他必须慎重选择守将。于是,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来镇守荆州,并由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协助防守。
庞统,这位来自荆州襄阳的军师,被刘备委以重任,作为入川的先锋。刘璋的部将察觉到刘备的入川意图后,极力劝阻刘璋,认为这无异于引狼入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刘璋发现了张松与刘备的密信往来,于是张松被杀,这也使得蜀军与荆州军彻底决裂。
在历史上,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无疑是他最擅长的领域。虽然法正在谋略上有所长,但在内政方面,他与诸葛亮相比差距甚大。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不仅协助整理政务,还亲自起草了治理益州的律法《蜀科》。《蜀科》过于严厉,法正曾提出异议,而诸葛亮则通过《答法正书》阐明了实行严法的必要性。
在平衡各方势力时,刘备更信赖先投奔过来的荆州派系,而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系的领头羊,对刘备来说至关重要。至于元老派,虽然张飞、赵云、魏延等人勇猛善战,但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诸葛亮必须入川帮助刘备控制益州。在荆州方面,关羽足以担任第二序列的守卫任务,辅以庞统的哥哥为参谋。原本这样的配置足以应对两线作战,但诸葛亮被派往益州是出于战略需要。无论法正是否在场,无论庞统生死如何,诸葛亮都必须前往益州。他拥有足够的能力和领导力帮助刘备经营益州,并压制益州本土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