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登基之后国号却用周,其中都有
在公元690年的天授元年,洛阳城中发生了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统治者——武则天,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礼。站在城楼上,望着楼下巨大的“周”字旗帜,她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么,为何武则天要选择“周”作为国号呢?让我们一同。
许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因为她的父亲武士彟曾被赐为“公”,武则天想要彰显其身份而选择以“周”为国号。历史记载并非如此。武士彟虽因对李唐建国贡献巨大而受封,但他的封号并非“周国公”,而是其他封号。实际上,武则天选择以“周”为号另有深意。
她需要为自己登基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只有皇族血脉或被视为“圣人转世”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皇帝。显然,武则天出生时并没有神奇的故事,所以她必须为自己的血脉找到一条“龙脉”。这时,《姓纂》中的一段记载成为了关键:“周平王的儿子姬武出生时手掌中便有特殊的纹路,形状如同‘武’字,因此以武为名,后代也以武为氏。”这说明武则天的家族与周文王有着深厚的渊源,她是周平王的嫡系子孙。她成为皇帝的合法性得到了证明。
武则天选择效仿周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一生追求恢复周礼。武则天选择以“周”为国号,实际上是在实践孔子的遗志。她甚至在称帝前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兴建明堂,向天下人展示她重兴礼制的决心。
在唐人眼中,周、汉两代是太平盛世。唐太宗崇尚汉法,而武则天则认为应该承周礼。以“周”为号也表明了她要继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策略和政治抱负。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旨在改变其辅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宏伟政治抱负。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真是耐人寻味。她不仅为自己的统治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而且通过效仿周代,展示了自己的治国抱负和理念。这一切,都使得武则天的选择充满了深意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