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春意盎然 回顾版权规范化的这
标题:重塑音乐市场生态:从版权保护到用户付费的正版化进程
随着国家版权局的“最严版权令”在2015年7月的落地,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数字音乐版权被忽视的时代,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维护的逐步推进不仅唤醒了国民意识,更让数字音乐产业逐渐步入正轨。从国际唱片协会IFPI发布的2017《全球音乐报告》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市场的全球排名逐年上升,证明了版权规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回顾数字音乐行业的发展历程,从行业规范初期的荆棘之路到如今的市场秩序井然,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率先掀起打击盗版的行动,通过专业维权团队的维权以及与百位知名歌手的携手,推动了数字音乐平台采买正版音乐内容的风潮。随着行业侵权行为的明显减少,差异化的版权资源逐渐成为各大网络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在版权这杆“公平秤”的基础上,各大音乐平台展开特色化运营,构建了各自独特的生态体系。QQ音乐的“听看玩唱”生态、酷狗的“主播+众筹”、阿里的主打原创、网易的音乐社交等,术业专攻的同时通过版权内容转授实现产业共荣。据统计,相比2006年,2016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行业规模增加了10倍,突破150亿元,与美国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用户付费是正版化的实现,也是音乐创作者和制者应得的回报。长时间的随意获取使得音乐被误认为理应免费,但版权的规范让音乐的商业价值得到体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推出的首张数字专辑《哎呦,不错哦》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数字音乐市场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目前,数字专辑市场的销售额已经保守估计超过了4亿元。高品质音乐服务与付费习惯正在养成,90%以上的90后都有了付费听歌的经历。
国际唱片协会IFPI对中国市场的评价也证明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去年录制音乐在中国的收入增长20.3%,流媒体上升了30.6%”,“中国是下一个伟大的全球机遇,有可能与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市场比肩。”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已经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如今,“音乐有价”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辜负为音乐而活的人。随着版权的规范和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重启了最好的音乐时代,让音乐重回应有的价值,成为大势所趋。在版权变革的洗礼下,数字音乐行业的重塑之旅——从2016年的洞察到未来的展望
回顾2016年,数字音乐行业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这一年里,版权令的实施引发了行业的洗牌。先是天天动听黯然退场,随后阿里星球闪亮上线。接着,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携手合并,共同构建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新格局。随后百度音乐也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正式并入太合音乐旗下,并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人将这一年的音乐变迁解读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寻求产业共荣的自我定位。各大平台在正版环境下,找到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
时光流转至2017年,中国音乐市场已然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并在发展趋势上与国际接轨。观察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是美国的数字音乐产业正在向流媒体付费音乐模式转型。而中国音乐市场也正在这一模式,预计流媒体将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演唱会直播的兴起更是强化了线上线下连接,拓展了泛音乐产业的互动场景,预示着这将成为未来音乐产业的重要创收模式。
从过去盗版猖獗到如今的世界瞩目,中国数字音乐走过了五年正版之路的艰辛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历史的进程不容倒退,在整体音乐产业飞速发展的版权环境依然面临挑战。特别是词曲侵权、翻唱侵权以及公播侵权等问题,在国内法律上仍缺乏明确的规定。在这个数字音乐的美好时代,我们更应该警惕盗版等危害全行业利益的行为死灰复燃。唯有以版权秩序来维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长治久安,才能确保这一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数字音乐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数字音乐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音乐人、企业和平台在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共同推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