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阿修罗》评分独高 居然是这样的幕后
电影《阿修罗》的风波
随着投资方决定的宣布,电影《阿修罗》于7月15日晚间撤档停映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决策使得刚刚上映三天的这部大制作影片再度成为焦点。在公众视野中,电影撤档并不罕见,但如此短暂的放映后即刻撤档,在业内堪称独特。
《阿修罗》在上映三天内的票房表现并不理想,未能突破5000万元。显然,票房惨淡、口碑不佳的市场表现迫使片方做出了撤档的决定。对于影迷和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转,因为从预告片和初期宣传来看,《阿修罗》似乎有着巨大的潜力。
淘票票上的评分虚高成为争议的焦点。在影片上映首日,官方发布的微博中便透露出了对评分公正性的质疑。片方指出,淘票票上的评分高达8.4分,与其他平台如猫眼的4.9分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入研究后却发现,《阿修罗》在各大电影网站的评分几乎全面遭遇滑铁卢,这引发了人们对评分公正性的进一步质疑。
不少网友注意到了各平台之间的评分差异。淘票票上的置顶留言几乎全是赞美之词,而其他平台如猫眼和豆瓣的评价则几乎全是批评和吐槽。这种差异使得片方更加坚信自己受到了市场的不公正待遇。
《阿修罗》在各平台的普遍负面口碑、业内人士及媒体的批判让淘票票的高分显得尴尬。为何淘票票的评分如此独特?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和质疑。还有网友发现,淘票票的评分在短短几天内频繁改动,这更加引发了人们对评分真实性的怀疑。
影片官方曾将淘票票的评分当作质疑其他平台评分公正性的证据。随着越来越多的真实影评出现在各大平台,《阿修罗》的口碑急剧下滑。在官方宣布撤档后,片方面临着关于刷高分的广泛质疑。而淘票票的行为也引发了质疑,如暂时下线影片评分并错误地将全国上映改为点映,这无疑触碰了观众的底线。
电影资料馆的研究员以及多家媒体对《阿修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指出,影片在叙事、人物、视觉、听觉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对文化元素的混搭也显得随意和不负责任。这样的制作态度使得影片遭遇观众的普遍批评和行业内的质疑。
如今,《阿修罗》的淘票票评分已经被重新上架,显示为6.9分。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阿修罗》所引发的关于电影评分公正性的讨论仍在继续。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学习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电影行业能够更加重视观众的反馈和批评,真正做到为观众服务,制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淘票票与片方的微妙关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共赢背后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产业中的各个环节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淘票票作为电影市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期一部电影的评分变动让人们不禁对淘票票与片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诸多猜测。似乎淘票票在电影上映、撤档的每一个阶段,都在为片方“开绿灯”,二者之间达成了某种不易察觉的共识。
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阿里影业和淘票票参与了某部电影的投资和发行工作。当《阿修罗》这部影片在遭遇关于“对市场不公正”的质疑时,我们发现其出品方名单中的浙江东阳小宇宙公司与淘票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这家公司是淘票票的全资子公司,其高管团队中不乏阿里影业和淘票票的重量级人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部口碑并不突出的电影在淘票票平台上能得到高分了。因为淘票票既作为电影的发行方,又作为评分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然容易为自己的影片“开绿灯”,“打高分”。这种看似顺理成章的操作,实则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和批评。
对于淘票票而言,它显然了解评分和口碑对于电影的重要性,应当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反映市场和观众的真实反馈,帮助片方提升品质、推动宣传发行工作。不幸的是,面对资本利益的诱惑,淘票票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背离了观众的真实口碑,成为了一些“烂片”的保护伞。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观众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淘票票与片方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既是资本逐利的体现,也反映了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希望电影产业各方能够真正重视观众的利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共同推动电影产业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