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工艺之精美——关注传统匠心手艺 流行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一场独具匠心的时尚盛宴于2017年10月30日在北京的751D·PARK中央大厅震撼上演。这是一场融合了古老与现代的T台秀,品牌“禅者”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眼前。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古老的土布手艺与现代的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学。
发布会前夕,禅者品牌创始人贾超先生与设计总监肇军老师共同踏上了一段寻根之旅。他们深入探访了松桃苗族纺织工艺基地,亲眼目睹了那里惊人的手工纺织和刺绣技艺。这些古老的工艺,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贾超先生和肇军老师被这份匠心深深触动,决定将这份传承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松桃,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苗族丰富的文化。这里的苗族人民是蚩尤的后代,他们继承了源远流长的纺织工艺,这一技艺可以追溯到东夷、九黎、三苗时期,距今约有七千年。他们的纺织技艺在楚国时期达到了高峰。
楚国时期,苗族人民的纺织技艺被推向了巅峰。《楚辞.招魂》中描述的丝织物,在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这些精美的丝织品,如同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鲜花,充满了神话色彩。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丝绸,被誉为战国时期的“丝绸宝库”。
随着历史的变迁,苗族人民经历了多次迁徙,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特的纺织技艺得以传承。从平原走向高山,他们在云贵高原武陵五溪开疆拓土,继续发展自己的文化。秦汉时期,武陵郡的“蛮夷”实行交纳布匹的贡赋制度,可见苗族的纺织技艺之精湛。
唐宋时期,苗族的纺织技艺进一步发展,葛布、苎布、棉布、绫、绢等成为贡品。元明清时期,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苗族的纺织技艺得以传承并发展。
禅者品牌此次的T台秀,正是对苗族纺织技艺的致敬。他们将这些古老的工艺融入现代设计,呈现出一场充满艺术美感的时尚盛宴。这场秀,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和创新。禅者品牌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红苗归流图》中的“挑丝纺织图”,生动地描绘了苗族妇女纺丝织锦的整个过程。图中展示的苗族妇女们不仅懂得耕种,也精通纺织之术。她们抽取蚕丝、采集草木汁液来染色,利用织机制出美丽的锦缎,上面绣着龙凤、花卉等图案,制成卧具,长仅覆盖膝盖。她们还擅长用苎麻织成头巾、围巾,两端都绣有精美的图案,既实用又美观。
《红苗归流图》中的另一幅“贸易蚕图”,则描绘了苗家妇女结伴前往城市换取蚕种的场景。每到暮春时节,这些盛装打扮的苗族妇女便带着雨伞、背着背篓,成群结队地前往民家,用自家的布匹、锦缎等土特产换取蚕种。她们的服饰华丽繁复,银饰点缀其间,光彩夺目。
据乾隆年间的《百苗图》记载,铜仁府的红苗喜欢穿着带有斑斓花纹的衣服,尤其擅长女工。松桃境内的红苗则习惯用自织的斑斓丝绢做成短衣和绛裙,系以锦绣。道光时期的《乾州厅志》也记载,苗族的服饰以红色为主调,上衣短而精致,下裳则青红相间,绣有花卉图案。
到了民国时期,松桃苗族的服饰以自织土布为主,并沿袭满襟的样式。女子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为特点,而男子则主要以穿自织土布对襟衣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松桃苗族自织土布逐渐消失。如今,只有在一些节日、走亲、赶集等场合,部分妇女仍喜欢穿满襟,佩戴银饰,刺绣精美的图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盛装多为机绣,部分仍保留手工绣的工艺,使用丝线或毛线进行刺绣,注重线条美。头帕也改为固定模式,使用海棉和丝帕制作。
经典与时尚在松桃苗绣中完美融合,展现出古朴与现代的碰撞。禅者品牌更是将这份完美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服饰界开启了新的篇章。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不仅展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