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这种电影 我们怎么拍才不丢人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末世纪暴潮》,主角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地“实施”了一次,沦为凶嫌。面临众多威胁的他,经历了一段惊险的逃亡生涯。这部电影由著名的卡神编剧执导,带有典型的美国末日科幻氛围。尽管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今天我要介绍的并非它,而是一部出乎意料的华语科幻片——《记忆大师》。
《记忆大师》由我非常喜欢的导演陈正道执导,他的作品如《催眠大师》和《重返20岁》都是我喜欢的华语片。这部新片同样没有让我失望,展现了他一贯的细节控和类型化的努力。
陈正道曾表示,中国电影的一个原罪是,作品还未问世,就被拿来与欧美电影比较。确实,许多观众因为阅片量大、爱联想,会对电影进行各种比较。而一些片方为了蹭热度,也乐于用“中国版XXX”、“XX特效团队”来宣传,这种做法其实流露了对作品的不自信。
《记忆大师》刚发布预告时,就有人说它受到了某些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例如有设定来自《全面回忆》,有情节与《源代码》相似等等。但客观来说,虽然无法完全摆脱同题材的影响,但陈正道巧妙地融合了各种元素,使电影焕发出强烈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故事发生在一个近未来的世界,人类已经能够读写记忆。一次意外让著名小说家与陌生人的记忆发生了交换。小说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连环犯,并深爱着的一个女人也被他残忍地杀害了。负责此案的警官对小说家的证词将信将疑,而凶手的身份则威胁到他亲人的安全。在记忆的碎片中,小说家必须找到真相,同时面对不断出现的幻觉和现实中的威胁。
如果只看剧情简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好莱坞悬疑片。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一群黄皮肤黑头发说普通话的角色玩记忆移植、清醒梦、高概念追凶等很容易产生违和感。但陈正道坚信,高智商科幻片华语电影也可以拍得不违和、不山寨。
《记忆大师》首先为故事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这个世界充满了熟悉而又独特的元素。警察局的内部装饰、透明监狱的构造、各种街景和建筑风格都带有超现实的设计感。电影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出色,例如手机是当下的,电视机却是陈旧的,这种时代的交错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与现实的边缘。再加上虚构的T国设定,让美工呈现出间离和混乱的效果,反而增强了故事的幻想感。
《记忆大师》在逻辑和细节上也非常坚定。这是一个带有《禁闭岛》那样复杂性的故事,如果你不去猜测凶手,甚至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观看,体验两次不同的观影效果。陈正道可能意识到《催眠大师》的解谜环节过于冗长,所以在《记忆大师》中选择了更加简洁的方式,留下大量空白供观众脑补。
方君曾与人,许多悬疑片常常以高智商的姿态出现,然而这种做法有时却收效甚微。仿佛是一场预告:这里将展现你们未曾预料的反转。这引发观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考,对解开谜底的要求更加严格。但《记忆大师》的布局却与众不同,当已经拥有一个逻辑和情绪上都足够支撑到结局的真相时,它却进行了另一种安排。
这部影片仿佛做出了一场充满戏剧张力的声明: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拥有创作自由的人最终能够取得胜利。据传,最初的剧本中的凶手并非一人,多次改稿后甚至让三个主角都成为了凶手,而其他角色也反复客串,犹如般令人捉摸不透。
每一稿剧本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我们意识到:在推理破案的类型中,尽管需要坚实的逻辑和严密的线索,但主创的自由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可能性近乎无限。
将《记忆大师》简单地视为《催眠大师》的非典型续集是不公平的。我理解这在商业宣传上的需求,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已经完全跳出了《催眠大师》的悬念模式。
它并非是那种一个谜题对应一个解答的智力攻防,换句话说,它并不试图与观众进行智商的较量。即使你作为观众猜对了凶手,也并不意味着你赢得了什么。这种看似无赖的做法,如果你是悬疑类型的爱好者,应该会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棒的尝试,酷到不行。
想象一下,黄渤在片中的表现如此出色,陈正道导演是否已经有了拍摄《越狱大师》的打算呢?这场充满惊喜和转折的智力游戏,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佳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