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郑国的国君在得到晋顷公的密令后,心中暗自盘算。他未料到晋顷公的真正意图是利用太子建作为内应,意图吞灭郑国。伍子胥竭力劝阻太子建,然而忠告却被置若罔闻。
事情败露后,郑定公愤怒至极,下令诛杀太子建及其子公子胜。伍子胥眼见郑国无法容身,只得带着公子胜仓皇逃向吴国。他们的逃亡之路,必经楚国的昭关。昭关地势险要,城门高耸,城墙两侧是巍峨的高山,唯一的通道便是通过城门。但城内的防守极为严密,由右司马袁蓬越带领的军队严密把守,城墙上甚至贴着伍子胥的画像。
伍子胥在远处徘徊,苦思如何出城。这时,一位慈祥的老者走了过来,自称是曾与扁鹊学医的东皋公。老者提及曾看到伍子胥的头像,并知晓他的逃亡计划。东皋公缓缓讲述了往事:当年,他因医术高超而被宫中大臣的夫人召唤看病,然而那夫人患的是不治之症,东皋公亦无法挽救其生命。事后,那糊涂的大臣欲置东皋公于死地,幸得伍奢挺身而出,向楚王进言,才使得东皋公得以逃脱。
伍子胥听闻此事后,心中的戒备稍微放下了一些。在东皋公的引领下,他带着公子胜来到了老人的庄院暂住。几日后,东皋公带来了一个与伍子胥相貌仿若隔世的朋友皇甫讷。趁城门混乱之际,真正的伍子胥与公子胜在皇甫讷的带领下成功逃离昭关。
他们逃至吴国后,伍子胥的才能被吴王的哥哥所赏识。二人合了吴王僚,公子光继位成为吴王阖闾。伍子胥向吴王倾诉了自己的仇恨,但由于吴国军队当时不够强大,吴王未能立即出兵。直到孙武担任吴国元帅后,吴国的军事力量才逐渐壮大。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领强大的军队大败楚军,楚昭王无奈弃城而逃。伍子胥终于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并割下其头颅,为父亲和哥哥报了仇。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最终为伍子胥复仇之路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