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夭折率很高,很多都没活到成年
在古老的时代,皇帝们深信“多子多福”的理念。对于拥有广袤领土的皇帝而言,他们最担心的是皇位无人继承,皇权旁落。为了保障皇位传承的延续,皇帝们往往会选择将众多妙龄女子纳入后宫,这不仅是为了贪图享乐,更是为了子孙繁衍。以清朝的顺治皇帝为例,他是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拥有众多皇后和妃子。
顺治皇帝的后宫中,佳丽如云。其中,仅有名有姓的皇后和妃嫔就超过20位。这些妃子中,来自董鄂氏的就占三人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七位正妃以及十几位地位较低的嫔和贵人等。这些妃子们共同为顺治皇帝生育了8个皇子和6个公主,使得顺治的后宫犹如一幅百美图。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顺治帝拥有如此多的子女,但皇子的存活率却极低。八个皇子中,仅有三个得以长大成人,其他均因病早逝。这就引出了一个疑问:为何在御医的精心照料下,皇子的死亡率仍然如此之高?这些御医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为何不能挽救皇子的生命?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简单归因于御医的无能。清朝皇帝起源于东北,那里的气候寒凉、人烟稀少,导致他们对许多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当清朝皇帝进入气候相对暖湿、人口稠密的内地时,他们很容易感染内地常见的传染病。例如,康熙皇帝小时候就曾患过天花,险些丧命。在当时医疗条件下,这些烈性疫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导致皇子们大量夭折。
当时的婴幼儿哺育喂养知识水平低下,存在许多不良卫生习惯。这些被古人视为圭臬的方法,其实早已被现代科学证明是不合理甚至有害的。这些因素导致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皇子们也无法幸免。当时的医疗手段非常有限,主要以灌服汤药为主。皇子们在婴幼儿时期难以服用苦口难咽的药液和丸散膏丹,这也加剧了他们的死亡风险。
顺治皇帝的八个皇子只活下来三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御医的医术水平外,还包括了清朝皇帝对许多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婴幼儿哺育喂养知识水平低下以及医疗手段有限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清朝皇子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使得顺治帝的后嗣稀少。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