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张献忠起义的事情有多少 他是在哪一年起义的
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公元1630年点燃了烽火。他出身于陕北的贫苦家庭,却在延绥镇(今陕西榆林)练就铁骨铮铮的意志。字秉吾,号敬轩的他,带领米脂十八寨的农民起义,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他自称闯王,以勇敢和决心昭示天下。
在荥阳大会后,张献忠联手高迎祥、李自成等英雄,共同东征凤阳(今安徽凤阳)。此后,他率部南下,驰骋豫、楚等地,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崇祯九年九月,他与罗汝才、马守应等集结二十万大军,攻襄阳(今湖北襄阳),沿长江东进,使得南京震动。
崇祯十年三月,各路明军在安徽太湖酆家店与农民军展开决战。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智勇双全,成功击溃明军。胜利后的他并未停下脚步,继续扩大战果,却因骄兵必败之理,被明军牟文绶、刘良佐部击败。他果断退走湖广,结屯于竹山(今湖北竹山)一带山区,重新整顿旗鼓。
崇祯十一年四月,张献忠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驻兵谷城(今属湖北)。他并未放弃反抗的初衷。次年五月,他在谷城再次起兵,于房县(今湖北房县)击败明军部队。这次胜利令明廷震惊,他们无奈杀害了熊文灿,并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前来围剿。
杨嗣昌采取军事大包围的策略,试图一举剿灭农民军。张献忠却以卓越的军事智慧突破包围圈,从湖广进入四川。他在四川各地转战,逐渐争取了主动权。崇祯十四年一月,他突然回军湖广,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奔袭襄阳。二月,他攻陷襄阳城,杀死襄王朱翊铭,并抄发王府银十五万两以赈济饥民。杨嗣昌无法承受失败的压力而自杀,明军的大围剿被彻底粉碎。
此后,张献忠在崇祯十六年五月攻陷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长江。他建立官制,自称大西王。崇祯十七年,他再度进入四川,并在八月破成都。他在那里建立大西政权并自称皇帝。大西政权在四川存续三年之久,其严格的军纪和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决心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然而好景不长,大顺三年冬,清军进攻四川。张献忠拒绝招降并亲自率兵迎击清军于西充(今属四川)凤凰山。最终他受伤被俘并遇害于清军之手起义失败。。张献忠的故事虽然结束但他英勇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