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极人臣的范雎为什么会晚年凄凉?是恩怨分明还是格局太小?
解读范雎:一段曲折跌宕的复仇与报恩之旅
在风华正茂的二十岁时,范雎胸怀大志,一心报国。作为地地道道的魏国人,他却面临着无法施展才华的困境。在魏国,非宗室者不得重用已成为一条无情的规矩。范雎出身卑微,自然无法逃脱这一命运的枷锁,只能黯然离开。
在求官无果之后,范雎投在魏国大夫须贾门下谋生。一次与须贾共同前往齐国办事时,因才华被齐王赏识,却因此被须贾误解为出卖国家。魏齐丞相得知后,对范雎施以残酷的惩罚,将他打得体无完肤,扔进厕所任由宾客羞辱。范雎并非泛泛之辈,他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智慧成功逃脱。
范雎逃走后,被郑安平收留,并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秦国使臣王稽。在郑安平的举荐下,范雎与王稽相识。二人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后,王稽发现了范雎的非凡才华,于是将其带入秦国,举荐给了秦昭襄王。
此时的秦昭襄王虽已年迈,但大权却旁落他人之手。范雎的劝说下,秦昭襄王成功收归兵权,加强王权,将魏冉驱逐,禁足太后。范雎也因此被任命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对魏国的深仇大恨,一步步攀升至秦国丞相的位置后,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他首先通过一番计策羞辱了曾经的老上司须贾。须贾在见到范雎如今的风光后,受到了极大的折辱。范雎要求须贾带回魏齐的人头作为惩罚。须贾无奈之下只能回到魏国催促魏齐采取行动。
魏齐为了逃避秦国的追杀,投奔了其他国家。秦昭襄王见自己的得力助手大仇未报,便决定出手相助。秦王的插手使得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平原君被绑,赵王被迫以魏齐的人头来赎人。最终,魏齐走投无路,只能自杀以求解脱。
报仇后的范雎开始报恩。他帮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王稽和郑安平获得了高位。因报仇而位极人臣的范雎终究因此害了自己。王稽因通敌被当场格杀,郑安平在邯郸之战中溃败并投降赵国。范雎也因此失去了秦昭襄王的信任,被迫辞去相位,最终郁郁而终。
范雎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与跌宕。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渐攀升至秦国丞相的位置,却又因复仇与报恩而陷入困境。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也让人深思复仇与报恩之间的纠葛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