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能通吃清朝跟民国的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关系网
奕劻——清朝与民国的通吃贵族
众所周知,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是清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曾孙身份引人注目。自清朝十一年(1861年)至辛亥革命,这五十年间,奕劻虽能力平平,学问也欠佳,但却一路顺风顺水地做官。他不仅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和内阁总理的要职,而且在三十四年(1908年)还被授予铁帽子王的荣誉,世袭罔替。关于他的评价,有人说他贪赃枉法,是清朝的卖国贼,更有观点认为正是他的存在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
当清朝灭亡后,奕劻在民国时期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他在民国六年(1917年)于天津租界安详去世,享年79岁高龄。奕劻的去世引发了清朝遗老遗少的热议,最终经过满清亲贵的力争,他被赐谥号“密”,意为“追悔前过”。当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还下令,让奕劻的儿子载振世袭和硕庆亲王的爵衔。可见,这位满清的铁帽子王在民国也是备受尊重。
今天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奕劻的政治生涯,而是他的亲戚关系网。奕劻早就为自己家族的未来打算,无论谁上台,他的家族都能保持亲贵的地位。
早年,奕劻可以说是没落的贵族,他通过巴结恭亲王奕訢和的兄弟逐渐走上发迹之路。后来,他将孙女(五子载抡之女)嫁给了慈禧二弟桂祥的儿子,与慈禧的关系因此更加亲近。这一层关系使得奕劻在清末时期深受慈禧的重视,成为满门荣华的重要人物。
在清朝即将灭亡的1902年,奕劻主动与孙宝琦联姻,让自己的五公子载抡迎娶了孙宝琦的二女儿。孙宝琦的关系网极其强大,他的女儿们分别嫁给了当时的实权人物。奕劻看中了这一点,通过联姻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了强大的关系网,即使清朝灭亡,也能确保家族不失势。
奕劻还为两个孙子溥钟、溥锐分别迎娶了大学士那桐的两个女儿。他的格格们还分别嫁给了蒙古亲王那彦图。从这点看,奕劻似乎早就预料到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将掌握大权,甚至可能投靠蒙古。这个老狐狸早就为自己的家族打算。
正是依靠这些复杂而强大的关系网,奕劻在清朝和民国之间通吃,享尽荣华富贵。他的智慧和谋略让人佩服,但他的人生也充满了争议和质疑。无论如何,他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留下了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