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逼皇帝退位以后,为什么会拥护别人上位登基?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些权臣,他们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在朝廷中,他们如同狂风巨浪一般汹涌,其他大臣只能默默怨叹,却无人敢言。其中有一位特别的权臣,他连续杀了三位皇帝,却自己不当皇帝,这是为何呢?
这位权臣名叫宇文护,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在他所处的时代,他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权力。他先后拥立了三代皇帝,其中两代皇帝的覆灭与他的手段密切相关。他的实力足以让他坐上皇位,但如果说他因为畏惧朝廷实力而未称帝,那么在北周建立之前,他废帝之时,完全有能力自立为皇。那么,为何他要选择拥立自己的侄儿为帝呢?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叔叔宇文泰说起。宇文泰为北周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西魏时期,他通过战争积累了实权,后来更是将所有权力揽在手中,使得皇帝成为名存实亡的傀儡。他本可称帝,但因病去世,临死时他的儿子们尚且年幼,于是他将家事托付给了宇文护。宇文护从小跟随宇文泰,其气度与志向与宇文泰颇为相似,因此被委以重任。
宇文泰去世后,他继承了叔叔的所有大权,那时他已有实力推翻皇帝自己称帝。但事实并非如此,他逼皇帝退位,并未自己登基,而是选择了拥立叔叔的儿子为帝,自己甘为辅佐大臣。这并非他无心称帝,而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未竟之事。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叔叔去世,他接过权力,逼皇帝退位等。叔叔去世时,朝廷中仍有不少反对他的人,而叔叔的儿子年幼,无法处理这些事情,所以宇文护被推上前台。但当他逼皇帝退位时,仍有许多大臣忠于皇帝,因此他不敢轻举妄动,自己称帝。于是,他选择了让叔叔的儿子登基,这才稳妥。
他所拥立的几位皇帝,都不是易于对付之辈,都想要夺回大权。他连续废掉了三位皇帝,但仍无法完全控制朝廷。他谨慎的性格,也是他没有自己当上皇帝的原因。后来在拥立第四位皇帝后,这位皇帝更为精明,终于处死了他。
宇文护的故事,充满了权谋与斗争,他的抉择与决策,展现了一代权臣的复杂心境与无奈。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短暂而灿烂,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