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画和鸣 《诗画中国》独家解码中华文
在绚烂的舞台上,诗与画的交融演绎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九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艺术世界。
谭咏麟与胡夏的悠扬歌声,仿佛将千年的时光倒流,带领观众走进苏轼的《潇湘竹石图》。他们不仅用歌声唱出了苏轼与竹的不解之缘,更展现了青年舞者的坚韧与毅力,他们如一颗种子般逐渐成长为参天红树,舞出了《白云红树图》轴的秀美浪漫。
而方锦龙在巍峨的《雁荡山图》卷中拨动琵琶,那悠扬的旋律见证了大雁的忠贞爱情。仿佛唐朝的仕女们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她们在乐声中舞动,一舞倾城。这样的演绎,让静态的画作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赋予了古画全新的生命力。
《诗画中国》的节目形式新颖,运用科技手段将诗与画完美融合。演员们不仅在舞台上演绎画作,更是通过CG、AR等先进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结合,营造出仿佛穿越时空的氛围。网友纷纷惊叹,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水墨画里,感受到了经典诗画的魅力。
每一幅古画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内涵,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画作,《诗画中国》不仅融合了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形态,还邀请了美术界与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士参与创作。这使得节目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盛会。
在节目中,每一幅古画都有其独特的“开卷人”,他们不仅是画作的介绍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而在“品卷”环节,解读让观者得以更加深入地看懂古画、看懂表演。这样的形式,使得节目在内容与仪式上实现了双向升级。
《诗画中国》在内容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不仅唤醒了观众的“经典诗画DNA”,更为观众提供了别样的观赏视角。让传统诗画艺术在舞台上焕发出当代生命力,这是节目的宗旨,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诗画中国》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表演和深入的解读,成功地将古画演绎成了一场生动的艺术盛宴。它不仅展示了古画的魅力,更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样的节目,无疑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这一珍藏的南宋名画,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出借下,于香港展出,引来世人瞩目。寺庙楼阁、桥梁廊道,还有那登高望远的情景和林间闲谈的韵味,这幅青绿山水画究竟藏着怎样的诗意?香港知名演员汪明荃用粤语领诵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将画中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如痴如醉。
这一精彩的节目播出后,立即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微博话题香港故宫展出国宝级南宋名画收获近9000万的阅读量,成为微博热搜的热门话题。汪明荃在节目中提到,站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眼前的香江和维多利亚港的景象,让她颇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意感受。
《诗画中国》节目以经典诗画为载体,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多次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角解读,节目展现了诗画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总台的多档栏目积极播发节目讯息,为节目预热和关注,打开了更广阔的收看空间。
大屏预热和关注之下,《诗画中国》成为全民共赏的热点。众多媒体也关注到了节目掀起的全民诗画品鉴热潮。节目不仅展现了诗画的视觉美感,更在文化和精神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刊发节目座谈会的内容,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诗画中国》还联动各地文化瑰宝,受到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节目的播出,让“活起来”的诗画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绝佳载体。在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下,《诗画中国》在海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众多珍藏的古画和当代艺术创作者们的创作成果。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除了展现视听美,《诗画中国》更注重表达底蕴美,让社会各界都能从节目中、从诗画中领略历久弥新的文化精髓。节目通过嘉宾和网友的共同品鉴畅谈,实现了大屏和小屏、纸媒和网络的融合传播,内容跨越时空,达到节目内外的同频共振。不久前荣获第35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的杰出青年女演员齐溪,在《诗画中国》第八期的节目中,以独特的视角引领观众领略了清代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卷的魅力。齐溪于11月20日通过微博分享了她对节目在场景设计和服装造型方面对原画的极致还原的深刻印象,她表示:“画中人的轻歌曼舞,美得如同天仙下凡。”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下赞叹,对节目的精彩呈现表示钦佩。
在节目第七期中,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轴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幅画作充满了浪漫想象,演绎起来颇具挑战。青年舞蹈家王念慈和李祎然的精湛表演,成功再现了湘君、湘夫人的绝美身姿。李祎然通过微博分享了接到表演任务时的激动心情,王念慈则发布了节目舞蹈的排练室版,引发网友热议,让艺术通过网络与观众更加贴近。
这些经典诗画作品的鉴赏,并没有门槛和特设的限制,反而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解读与交流。从观众留言的高频词中可以看出,如“精致细节”、“高科技”、“底蕴”、“文化自信”等,高雅的经典艺术正以一种更亲切、更生动、更可感的形式,深入人心。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背景下,《诗画中国》以经典为切口,展现了中国形象的多面魅力。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鉴赏理念出发,该节目展示了中国的壮美山河、匠心精神、风骨气质、多彩艺术等,构建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希望节目能让观众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专家的研究成果得以激发和传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节目让艺术深入人们心灵之中,激发和滋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彰显中华文化之气象。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指出,节目的核心在于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向未来。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表示,《诗画中国》用“诗笔”与“画笔”绘就中华文化的“诗心”与“画心”,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认同中华文化。节目的创作初心得到了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为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创造了浓厚的氛围。
对于文化节目工作者而言,《诗画中国》的创作思路和品质无疑值得借鉴。它展示了如何将“诗画笔墨互为”做到极致,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前怀着敬畏之心,通过国家平台呈现一个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的诗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