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十八大以来反腐追回2500多亿资金去哪了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公布了最新的审计数据。全国范围内,共有超过两万名的领导干部通过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审查。这些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领导干部涉及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高达两千五百多亿元。有101名领导干部和220名相关人员被移交至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处理。
审计署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幕后工作极为重要。通过审计两万余名领导干部,竟然查出了超过两千五百亿元的问题资金。如此显著的工作成果,让民众既喜又忧。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如建设希望小学,这笔钱足以建设数万所小学;或者用于社会保障,这笔钱足以让社保基金运转得更加顺畅。
这些贪腐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在两会上提出了这一问题:“八项规定节省下来的资金以及反腐追回的资金究竟用在了哪里?”虽然这些资金最终都会进入国库,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国家的预算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与用途都需要明确,并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
被追回的贪腐资金更像是一笔“意外之财”,在预算的框架下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资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倒台后,人们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现在的贪腐资金虽然远小于和珅时代的数额,但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何处置这些资金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让全民共享反腐成果,贪腐资金最好的用途之一应是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多个省份的养老保险收入已经不能覆盖支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出现了赤字。如果这些贪腐资金能够用于填补社保漏洞,无疑将有助于社保体系的正常运转。这样不仅可以使反腐成果真正惠及全民,也是对那些因贪腐而失去公职的人的一种警示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