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代的火锅
寒冬暖锅:历史的诱惑与追溯
寒风吹过,人们纷纷寻找温暖的食物,热气腾腾的暖锅便成为冬日里的最佳伴侣。暖锅,又称火锅、边炉,以其两大独特之处让人着迷:一是锅底持续燃烧的火焰,让美食始终保持热度;二是丰富的食材,只需一锅,便可品尝肉、鱼、菜等美味佳肴。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暖锅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宋初时代。据《清异录》记载,秦、陇一带在元旦时有一道名为“回汤武库”的盛宴。从元旦前十日起,家家户户便开始收集各种美味食材,如羊、猪、牛、鹿、兔等。到了元旦这一天,所有食材被一同投入汤中,再加入面条,成为一道丰富的大菜。这道菜或许就是后世所称的暖锅。这一记载展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团聚的珍视。
而在《山家清事》中,正式记载了“涮火锅”的吃法。涮火锅使用的是茶铛与风炉,将兔或猪、羊肉切成薄片,配以酒、酱、椒等调料。当水在茶铛中沸腾时,宾主们用筷子夹着肉片涮熟,再蘸上调料享用。这一美食形式被托名为宋人林洪之作,虽然这一点有所争议,但涮火锅在宋元时代已经出现的事实是确定的。这种吃法以其便捷和美味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暖锅的起源,其实很难断定。唐宋时期,在小风炉上架个锅煮点粥之类暖热而简单的吃食非常流行,这在许多诗文中都有记载。事实上,暖锅可能与人类追求温暖和美食的本能有关。从文物角度看,暖锅的起源可能上溯到西周时代。有一种西周青铜小鼎,下方带有连体的炉盘或袖珍火灶,这种小鼎的作用与暖锅相似,都是将食材投入热汤中煮熟并保温。
每当寒冬来临,围坐在暖锅旁的人们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热情与智慧。热气腾腾的暖锅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在这个冬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味历史的韵味,享受暖锅带来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