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一定要杀隋炀帝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不控制他?
隋朝的辉煌与陨落:杨广的命运及宇文化及的选择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一场宫廷政变在隋朝的宫廷中爆发,司马德戡、裴虔通、元礼等人领兵入宫,杨广的命运进入了倒计时。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车轮,探讨为何要杀死杨广,而不是让他作为一个傀儡存在。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实力的较量。权臣立傀儡的关键原则在于“主弱臣强”,然而宇文化及与杨广的组合并不满足这一条件。宇文化及虽然官至高位,但并未权倾朝野,甚至江都兵变的主谋并非他,而是禁卫骁果军统率司马德戡等人。而杨广虽为失道之君,但并非懦弱之君,他仍有心腹重臣,想要控制他作为傀儡,难度与危险系数极高。
从成效的角度来看,天下已乱,杨广的号召力有限。扶立傀儡皇帝的初衷是利用皇帝的号召力来争取民心,但在隋朝末年,这一策略已难以奏效。杨广失去的民心,关陇集团也因与他的矛盾而开始动摇。另一方面,由于隋炀帝的种种过失,天下已是四分五裂,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已跌至谷底。若以杨广为傀儡,不仅不会带来优势,还可能成为各路义军的攻击目标。
再来看形势的需要。江都兵变时,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为了稳定军心,宇文化及等人必须做出选择。士兵们大多来自西北关中,对返回北方心生向往,甚至有人开始逃散。司马德戡等人原本也想与士兵一同逃回西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发动政变。杀死杨广,不仅可以稳定军心,还能展示改朝换代的决心。
宇文化及之所以选择杀死杨广而非立其为傀儡,既是因为实力的较量、成效的有限,也是因为形势的需要。历史上,谋反者大多会选择从宗室中另立君主,而非原君主作为傀儡。杀死杨广,是宇文化及为了稳定军心、挽心、推动改朝换代的必然选择。隋朝的风云变幻,杨广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