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工作原理(辅助接触器的原理)
深入了解:接触器的运行原理与信号获取
在电机控制系统中,接触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电气元件。那么,我们如何获取接触器的运行信号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接触器的奥秘。
一、接触器的结构简述
不论是交流接触器还是直流接触器,其核心机构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电磁结构:这是接触器的核心元件,由线圈、铁芯和衔铁共同构成。
2. 触点结构:触点结构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用于接通和切断线路。
3. 其他辅助结构:包括灭弧结构、支架底座以及恢复位置的弹簧等,这些结构共同辅助接触器的工作。
二、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铁原理。当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时,会产生磁吸力,将衔铁吸合。这一动作带动了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开合,从而完成了接触器的吸合动作。当停止信号给出,线圈电压被切断,失去磁性,在弹簧的作用下,衔铁复位,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也随之断开。
三、辅助触点的作用
1. 常开触点:常用于接触器的自锁。当启动按钮闭合时,线圈得电,而松开时线圈失电。为了让启动按钮松开后线圈依然保持吸合状态,需要应用接触器自身的常开触点,并联到启动按钮上。
2. 常闭触点:常用于两个接触器的互锁。当用两个接触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时,常闭触点被串联到另一个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中,以防止误操作导致电机损坏。
四、运行状态的反馈
辅助触点还可以反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当设备通过接触器控制时,接触器的吸合代表设备运行。这时,常开触点导通,可以反馈给PLC下位机系统,作为设备运行的状态反馈点。而常闭触点则可作为设备停止状态的反馈点。
五、接触器的选型与使用
在选择接触器时,需要根据使用的电机或设备的功率选择触点的容量,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选择线圈的控制电压,并根据系统所需要的辅助触点的数量进行选型。要注意直流和交流线圈的区别,以免使用错误。
接触器作为电机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电气元件,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接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