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拟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态发布会上,张为副市长在5月19日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公共交通的重启成为了重中之重。在确保广大市民安全出行的前提下,公共交通不仅要保障日常运营安全,更要严防疫情通过交通系统传播。为此,公共交通的复苏计划有两方面的考虑。
建立一个既虚弱又具备快速应急响应能力的公交系统。这包括在车站和车厢广泛设置“场所码”和“数字尖兵”,要求乘客扫码乘车,并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加快推进“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的建设,整合支付和验码环节,实现一码通行。车站缓冲区的设置和异常处理的火速发展也是重要环节。
公共交通的复苏需要分步稳妥推进,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近期内,远郊区将率先开展公共交通压力测试。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已经开始恢复区内公交线路,巡游出租车也逐渐恢复通畅。
随着全市各区疫情形势的稳定,第二步是从本月22日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考虑全市疫情防控和“三区”划分情况,结合公共交通自身的防控能力和条件,以覆盖度高的地铁长大干线为起点,辅以配套的地上公交线路,重点连接交通枢纽、医院、商圈,满足市民基础出行需求。轨道交通将恢复361016号线,地上公交将优先恢复273条线路,以此为基础逐步覆盖所有中心城区以及全市的机场、火车站、三甲医院和各区中心医院。
私家车和巡游出租车的恢复计划也在同步研究中。对于对外交通,将在保持目前离沪要求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铁路上海虹桥站、上海站的列车数量。离沪人员的核酸和抗原证明将进行严格检查,以严防疫情外溢。
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和出行需求的恢复,将在同步制定增线增能计划。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增加地上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线路和运能。最后一步是在疫情完全稳定后,全市公共交通将全面恢复正常运转。
张为表示,当前公共交通正在逐步恢复中,可能还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全部需求,希望大家保持耐心,同时欢迎市民提出宝贵建议。他们将根据疫情形势和确保防疫、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及时优化公共交通安排,并对外公布,以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